立即下载
“策源地”成“常青树”,网群工作就该如此“红”
2021-09-03 14:29:06 字号:

“策源地”成“常青树”,网群工作就该如此“红”

0d76e067-8a2a-4be3-93fd-53fc01b95b91.jpg

9月3日,“学党史 办实事·2021红网网上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为民服务不仅要有热心,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方法。“热心+妙招”珠联璧合,网上群众路线才会热气腾腾,政民关系才会鱼水情深。

9月3日,一场关于网上群众工作创新发展的研讨会在湖南红网举办。 “全省100%市州、县市区主动在红网认领了网民留言”“投诉举报类留言由过去的每年不足500条,增长至如今每年15万余条”“留言办理数量由最初的200多件,增长到2020年的11.6万件,增长500多倍”“每天有超过500家单位近5000人在办理网民留言或正在办理的路上”……研讨会上,一项项硬核数据展现 “硬实力”,表现出红网网上群众工作“优等生”水平。

留言认领百分百、舆情不出省、办理拼速度,红网亮出了网上群众工作的殷实“家底”。一系列温暖可感的数据,见证着地方媒体发挥平台优势,用活网络资源,当好政府与群众桥梁纽带的生动实践。暖暖的数据背后,可以探寻出地方与时俱进,主动拥抱互联网,把网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治理“金钥匙”的关键施策。

拉伸历史的长焦镜头,红网网上群众工作始终不负众望。这一2001年就在全国首创《百姓呼声》、2017年全国首建网上群众工作部的地方媒体,不仅是网上群众工作的“常青树”,更是新思路、新思潮的策源地。因此,研讨会发布的信息,以及对未来网上群众工作的思辨与谋划,尤其令人关注。站在新的起点上,红网向外发出了“推进智慧问政”“助力基层治理”“强化数据赋能”3个方面的新招,更加在健全机制、完善大数据服务体系等方面用力。不论是去感悟既有成就,还是来观察红网对未来网上群众工作的思考,历经时间沉淀、苦练“内功”之后,更见这一地方主流媒体对“民心民生民本”工作推动的成熟和老练。

老练和成熟的背后,是全省上下紧跟大势、把握机遇、狠抓落实的不迟疑不懈怠。“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发出“上网令”。民意网上听、民声网上聚、民忧网下解,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向网络延伸。再到湖南,从省两会、党代会等重大会议决策前广开言路,让湖湘民间声音向“决策层”集中,到在红网等省主流媒体打造《百姓呼声》《问政湖南》品牌栏目,让基层呼声、期盼、建议原汁原味进入顶层视野,“信息直通车”一路畅通无阻,从湖湘大地的田间地头开进了政府办公大楼。

渠道畅通,信息来者不拒,各市州、县市区不回避不推诿,对群众问题百分百照单全收,湖南 “硬姿态”,让网上群众工作越走越实,越来越深入人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红网网上群众工作为什么这样“红”?背后则是地方抢抓网络“风口”、盘活平台资源、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硬招、实招,得益于全省上下日渐成熟的制度机制,以及层层推动、层层落实的工作力量传导。

鸟瞰湖湘大地,制度机制为网上群众工作立规矩,形成为民服务的浓厚氛围。不论是全面整合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多领域资源,打造一支为民执法不打烊的线下队伍;还是压实工作责任,出台《网上群众工作考评实施细则》,让监督时刻“在线”,湖南网上群众工作“组合拳”绵绵有力,打出力道,奏响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精彩乐章。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就是要勇于创新、勤于创造,让群众网上“下单”,政府线下“秒办”成为常态,以更加坚强有力的网上群众工作托举起基层稳稳的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易木

编辑:刘艳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