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保洁难,街道有什么好办法”“社区留守老人多,能不能组织消防人员讲解防火知识”……6月中旬,桂阳县黄沙坪街道黄沙坪社区举行“农家夜话”,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团促膝长谈。(6月21日《湖南日报》)
据报道,今年,湖南省桂阳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农家夜话”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来到村部屋场、农家小院、休闲广场,向群众问急事难事、询发展意愿。“农家夜话”让党员干部零距离打开群众“心门”,成为该县问计于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途径。
党员干部要服务好群众,就必须用真情、真心打开群众的“心门”,让群众敞开心扉,把他们的真心话、知心话、牢骚话等说给党员干部听。这样党员干部才能真正了解掌握基层群众最急、最盼、最想的事,才能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让群众满意。
要打开群众的“心门”,就必须创新方式。相比于会议室,“农家夜话”似乎少了一点庄严,少了一点仪式感,但却多了一份和谐,多了一点乡土气息。干部群众在农家小院、院坝头等地方,大家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基层群众特别容易敞开心扉,向党员干部掏心窝子,把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说给干部听,求得党员干部的帮助解决。
“通村公路弯道多,如今车辆多,为确保安全,建议进行弯道改直”“小区保洁难,街道有什么好办法”“社区留守老人多,能不能组织消防人员讲解防火知识”……群众“心门”如果关着,往往是干部说干部的,群众说群众的。干部在台上说得是津津有味,群众在下面或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唠嗑唠嗑,或者闭目养神,小憩一会。群众“心门”一旦打开,群众生活生产中的困难问题就会源源不断地说出来。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要明白,通过“农家夜话”,打开群众的“心门”,让群众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只是第一步,最为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以钉钉子精神来解决问题,确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干部,才愿意在“农家夜话”现场把他们的困难问题一吐为快。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刘艳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