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努文木仁乡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刘晓军感到“一身轻”,手机置之脑后,安安心心地驾车在田间地头开展禁牧巡查。“以前在巡查中总是走走停停,40多个微信工作群老是响个不停,得随时停下车回复上级信息。现在,微信群砍掉了一多半,终于能一心一意下乡了。”他满意地说。(6月17日新华网)
前不久,媒体报道称,中部某县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加”了120多个微信工作群。水利群、党支部书记群、三防群、民政群等,每天一大任务就是看微信群的聊天记录……为基层“减负”,对微信工作群等线上办公平台进行集中排查清理,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各地在“指尖减负”时,简单地“以数量论英雄”,只注意微信工作群数量的减少,不注意质的提升,有可能出现叫好不叫座情况。
这绝非空穴来风,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干部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高度赞同,但对将微信工作群“解散了之”、单纯压缩数量并不十分认同。毕竟,网络时代,微信等工具确实可以方便大家沟通交流,提升工作效率。一些单位部门通过微信群下发通知、安排工作既方便快捷,又节约了工作成本,其方便快捷毋庸置疑。现在为了“指尖减负”,盲目精简微信工作群数量,很容易造成把过去几个群的人员、内容搬到一个微信工作群,这反而给大家带来不便。
“指尖减负”,重“量”更要重“质”。客观公允地说,微信工作群是一个好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许多工作的开展,也给具体的人员带来很多便利。比如,一些原本要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就可以通过在微信群里交流得到解决。近年来,微信工作群之所以广受诟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比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比如不分时间的@全体,收到请回复。“指尖减负”不但要关注数量的消减,更要严格审核把关,严控信息内容发布,没必要说的不说,没必要回的不回。
如此看来,“指尖减负”要取得基层干部满意的实效,既不能因噎废食、一禁了之,也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而是要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既要注重“量”的减少,也要注意“质”的提升,让微信工作群回归本真,以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
来源:红网
作者:蒋文苑
编辑:刘艳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