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曹普华:社科工作者应以人民为中心“公转”
2021-05-26 18:20:40 字号:

 曹普华:社科工作者应以人民为中心“公转”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中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价值立场和科学逻辑。今年5月9日,他在给《文史哲》杂志的回信中寄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要指示进一步提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目标和功能价值,也进一步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站稳人民立场、做出真学问指明了方向。社科工作者的“自转”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来“公转”。

把握问需于民的“风口”,研究真问题回答时代之问

回答时代之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只有问需于民,才能真正把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风口,才能“出好活”“出大活”。要从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求出发,摒弃“自弹自唱”“自娱自乐”,以研究之“矢”,射准人民群众需求之“的”。一是要以人民的需求引领学术的追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投身时代变革的潮流中,把学术研究融入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做社会变革的参与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在为人民做学问中成就“大我”,做经世致用的“实践派理论家”。二是要把人民疑惑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要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之变、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变、聚焦新阶段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之变,为人民群众释疑解惑、阐明道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不断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伟力,在精彩答题中刷出社科工作者的“光荣感”。三是要把人民关注的焦点作为研究的重点。要把笔头对准基层、对准一线,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岗位、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焦点,厚植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研究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学问家,及时把握和反映群众心声,努力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灵魂工程师。

把握问政于民的“端口”,做出真学问提炼致用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真学问”一定是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实践、能解决问题的学问,也一定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学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研究中取得“真经”,自觉问政于民,在地、在场、在线交出一份温暖人心的答卷。一是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致用之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时代最鲜活的思想也蕴藏在人民之中。毛泽东同志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将总结提炼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我国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善于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新鲜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上升为务实管用的“金点子”,唱出推动发展的“好声音”。二是要在汇聚民智中征询致用之策。个人智慧有限,群众智慧无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又要“踩在田间地头做文章”;既要“打通国道、省道”,又要打通“县道、乡道、村道”。要深入群众,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点点滴滴的思想火花、意见建议,做到集众智于一身,纳百策于一处,用人民群众的“智慧众筹”为我们谋大思路、拿大主意、写大文章、出大点子,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三是要在服务人民群众中检验致用之策。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基本轨迹。一切真学问必将在实践的沃土中枝繁叶茂,一切假大空的理论在人民面前终会“显出原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成果和对策建议好不好用、管不管用、经不经用,要看指导实践是否有成效,要看人民群众是否能满意。

把握问学于民的“接口”,锤炼真本领扎深理论之根

毛泽东同志说:“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能够把学问做到人民心坎里,必须虚心向人民学习,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学会游泳,锤炼本领。一是要以人民为镜,培育优良学风。要对照人民群众的要求与期望,检视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在物质的诱惑与市场的喧嚣面前,是否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的职业坚守,是否树立了崇尚精品、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是否克服了为课题而研究、为经费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为获奖而研究,是否做到了用成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二是要以人民为秤,提升研究格局。“天地有杆秤,得失问百姓”。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心有百姓,对照人民的期望,树立研究的大格局、大视野,既抬头看天,又脚踏实地,从群众关切的问题中选题目,从火热的现实生活实践中找素材,真正见人、见物、见思想,从而启迪思想、引领风尚。三是要以人民为师,提高调研能力。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着力解决“脚力”不够的问题,自觉走出书斋、落脚现实、切入现场、抵近生活,以“两腿见泥”推动“笔下生花”。要解决不会调查的问题,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身入”的同时更要“心入”“情入”,把研究的脚印留在工厂中、车间里、项目上,留在火热的发展实践中,使理论之树常青、永葆活力。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来源:红网

作者: 曹普华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