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岁月,百年辉煌。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点亮了一个个精神坐标,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再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红色精神在神州大地发扬光大。我们撷取“时代三章”,廓其面貌。值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到来前夕,我们聚焦“航天精神”。
这是个特殊的烈士陵园。地处荒漠,760余人长眠于此,平均年龄27岁。
7公里外,是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
这一群航天英烈,以生命铺垫宇宙之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为中国航天留下契阔一笔。而他们背后,是中国航天51年浴血奋斗,是傲然挺立的民族脊梁。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视觉中国供图
天问,绵延两千年的中国梦
“世界的风向变了”。
1957年11月,毛泽东发出历史性判断。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中,“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这一判断,源于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东西方冷战均势,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
对中国来说,这便意味着,强国之路也必发展航天。
屈原曾以《天问》问天,“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南北朝时,敦煌亦留下无数“飞天”壁画。
古人对宇宙,穷极追问。梦想与现实,最终在1958年付诸实施。
毛泽东郑重表态,“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穿着布衣、吃着陋食的中国航天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向浩瀚星河发起了新时代“天问”。
1960年,“T-7M”火箭问世,中国“8公里”飞行高度诞生。
1970年4月24日凌晨,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当《东方红》旋律从外太空传遍全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里,一片欢腾。
攀天之门,就此打开,中国人造卫星频频进入太空。载人航天计划开始萌芽,代号“714工程”。
这是一穷二白创造的奇迹。中国航天,用寂寞的狂奔,只争朝夕的死磕,舍生忘死的拼搏,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2005年10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一道“流星”划过夜空,缓缓落地。中国第二艘载人太空飞船“神舟六号”平安归来。
当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走出舱门,脸上挂着胜利的笑容,“航天精神”也被载入百年党史,化做中华儿女勇攀科学高峰的永恒象征。
▲2005年10月17日,神六顺利返回,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抵达北京航天城。视觉中国供图
攻坚,没有路就杀开一条路
人类的可贵,绝不止于沿着财富阶梯创造价值,更在于用思变和创想,开拓思维的半径,从绝望的沙漠,长出绿色的希望。
1970年劳动节夜晚,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航天科学家。他很明白,经济困难,条件落后,甚至某国专家一夜“蒸发”,他们几乎是赤手屠“狼”;他更欣慰,他们藏身荒漠,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新时代载人航天工程,其复杂程度、技术难度、风险系数,更加旷古未有。从试验室到生产企业,从航天发射场到远望号测量船,“卡脖子”难题不断,难以承受之“难”成为常态。
攻坚,攻坚!没有路就杀开一条路!中国航天人告别家人,隐姓埋名,在大漠深处、戈壁滩里、三大洋中,餐风饮浪,以梦为马,硬生生攻克世界尖端技术,拥有了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人才梯队。数百人,为此献出生命。
这是一场“科技新长征”,擎起“开拓创新”之旗,爬“雪山”过“草地”,勇闯尖端技术的“腊子口”“娄山关”,杀出重围。方志敏烈士曾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中国,是无数中国人前仆后继奋斗的理由。
航天人的死嗑,一切只为,让“可爱的中国”屹立于苍穹之上。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视觉中国供图
奋斗,用无私奉献照亮宇宙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10余名中国航天员,行走太空,将千年“飞天”神话变为现实。
2003年的深秋,大漠寒意袭人,晨光笼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前。一个乳白色身影,向工程总指挥请命。
“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
他,就是乘“神舟”五号登上太空的首位中国公民杨利伟。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战友聂海胜目送他升空,暗暗发誓:“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此后,聂海胜顺利执行“神六”“神十”航天任务,庄严兑现誓言。
“一切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一切”。中国航天员及他们身后庞大的航天科研人,将青春韶华奉献给祖国大地,将不懈奋斗留给日月星辰。
中国航天,稳稳站在世界科技前沿。
2020年12月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运抵湖南,将被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长期借用并公开展览。视觉中国供图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强调,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是红色精神在高科技领域的赓续,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红色基因,在高科技战场的焕发。
2020年岁末,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落户韶山。历史闪回,人心暖暖。
载人航天饱含的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精神,都应化为新时代一切事业应秉持的精神原则,无论是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还是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等,都要沿着科学、探索、创新的路径,向天生长。
拾究之路专题:献礼“建党百年”红网系列述评>>>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