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拾究党的创新理论根源,赓续百年红色基因里不竭的时代力量。
57年前的2月,中共中央号召工业学大庆,掀起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高潮。大庆精神,由此成为激励几代人奋斗的巨大力量,奠定了共和国工业基石。
《拾究之路》聚焦“大庆精神”,今日推出系列文章之三。
▲今日黑龙江大庆油田化工厂。视觉中国供图
大道之行,几经波澜,三代铁人发出时代强音,浑厚而绵长;
山河远阔,道阻且长,人潮人海小我融于大我,有国才有家。
井是命,油是魂,信念经久不衰,奋斗从未止步。几代铁人壮大队伍,壮大技艺,王进喜曾带领过的1205钻井队走出国门,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扬天下。
备战出征,关关难过关关过
21世纪到来,中国钻井队开始向国际石油市场进军,1205队亦昂首向前。他们积淀、磨砺,为实现铁人老队长王进喜“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为实现市场经济时代对石油队伍的厚望,他们要闯出另一片艳阳天。
做有准备的事,打有准备的仗,万众一心为自己加“油”。1205队第十八任队长李新民组织全队一边恶补外语新知识,一边学习钻井新技术。工房里挂起小黑板,生产报表、钻井工具都双语双解,设备、材料贴上英语知识小便签。
2005年,1205队项目组集中培训。李新民仿佛“着了魔”,专业词汇兜里一揣,得空拿出来背一背。26个英文字母千变万化,深夜灯下,他与单词、短语和句子相伴,英语词典不曾离身,难怪有人说:“从来没见过像李队长那样学外语的!”
国外4000米以上的定向井、水平井,没有硬本领、硬设备打不下去。见哪支钻井队打特殊工艺井,他们就去哪里学,钻机转型、钻井实验,新技术、新工艺一样不落下,聚沙成塔,备战关键一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只“铁人队伍”在李新民带领下,过了技术关、过了生产关,过了语言关、过了市场关,迎来了向复合井型跨越、向国际市场拓展的“并蒂”莲开。2006年2月,1205队在苏丹3/7区块一举中标。
▲1985年,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视觉中国供图
逐梦海外,中国石油闯世界
在苏丹,这个一年有两个夏天的地方,他们乘浪而来,头顶骄阳,脚踩大头靴,使命扛在肩,开始了数年的“戎马”征程。
清关在即,上千吨钻具、上百台设备眼看要搁浅。人少时短,工程浩大,简直千头万绪。李新民带着5名队员加班加点加速度,昼夜不息,黑熬成白,汗析出盐,拧不干的工服下,铮铮“铁骨”灼灼发烫。铁人速度海外再现,创下中国清关纪录。
开钻在即,设备不幸“趴窝”,他们一件一件检修;电机无声,配件难觅,李新民一边远程求教,一边手拿图纸组织修理、调试,直到发电机再度轰鸣。
从踏上苏丹的那一刻起,他们便立标杆,争分秒,扛红旗,打头阵,在千米地底“穿针引线”,许下“打不好井,全部责任由我们来负”的庄严承诺。17天,成功打出第一口井;8年,完美创下32项当地钻井纪录,一举打响中国钻探品牌。
2010年10月,李新民主动请缨,转战伊拉克。从零开始,47天3小时,3167米的定向井,创下哈法亚油田的最高纪录,交给甲方一个满意答卷。在异国,李新民常常站在最前面,不仅是专家型干部、技能型工人,还是甲方的好朋友。走到哪里,他都把铁人精神带到哪里,在与前沿接轨、国际接轨中,让世界为之惊艳。
▲2020年10月,检修油井的大庆石油工人。视觉中国供图
奔赴山海,在新的起跑线上
他是铁人队长,“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他严于律己,“关键时刻不离井场”;他是“爱家模范”,哪怕一年365天,四分之三在外奔波,回家时,也是寻常人家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多年坚守海外石油战场第一线,李新民与家人远隔万里难相逢。临近岁尾,欢声笑语散落在大街小巷,他只能借一通短暂的越洋电话,千言万语化为:母亲身子骨如何、妻子是不是瘦了、孩子长高了没有……每逢李新民回来,他总是会为母亲打上一盆暖暖的洗脚水,和孩子谈天说地到半夜,这擦擦、那洗洗,包揽一切家务活,他总是觉得做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斗转星移,梦想在新的起跑线上延续。
于新一代石油人而言,世界不再遥远,希望触手可及,这是历代铁人用血肉之躯交换的胜果。
奔赴山海,在峰回路转中迎接惊喜和成就。大庆精神随时代而发展,不断生发新的时代面貌,成为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感同身受的开拓进取、奋进不息的时代气质。
随着“铁人式”英雄在各行各业、在我们身边涌现,实际上,凝聚在党史中的闪光大庆精神,就已经如生命般成长,在人们自觉的继承发扬中,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当今中国优秀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拾究之路专题:献礼“建党百年”红网系列述评>>>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