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张家界:“屋场会”开出“大能量”
2020-12-24 10:57:46 字号:

张家界:“屋场会”开出“大能量”

bec8897b-a39f-4b17-bfe7-02b1604f3b3a.png

“屋场会”上,驻西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晴用通俗的“土话俚语”向村民介绍村里面发展情况。

“老乡们,今天召集大家开一个‘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屋场会’,欢迎大家踊跃发言、提问!”一开场,张家界高新区驻西界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袁凯大声说道。(12月23日红网)

何为“屋场会”?所谓“屋场会”,就是党员干部把会议室搬到屋场、田间地头等村民聚集地,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定内容,与老百姓一起讲政策、拉家常、听实情、议事情。一条板凳,一杯茶,一块烤糍粑,一堆篝火,似这般屋场会上话桑麻的场景,不仅在张家界常有,在湖南很多乡村、社区也广为流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份,张家界共有“屋场”2758个,开会20932场,听众人数超100万人。针对群众诉求,通过“现场解决一批、解释说明一批、协调处理一批、集中上报一批、反馈汇总一批”分类解决,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这就说明,开“屋场会”是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好方子,值得推而广之。

为了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群众,基层治理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屋场会”谁来开?由老百姓来开,唱主角、当主人。“屋场会”怎么开?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定调子,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用“土言俚语”、老百姓听得懂易接受的形式,开到群众心坎里。

透过“张家界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屋场会”之所以焕发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其来自于人民、深深植根于人民、紧紧贴近人民,在面对面中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解民忧,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极大尊重和充分运用,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形成了民主协商、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

“屋场会”架起干群“连心桥”,让“屋场会”开得更好更久远,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也是一场持续的考验。首先,“屋场会”必须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头巴脑的东西,摆架子、唱高调、说大话肯定行不通。这样的做派做法,群众不仅不会买账,还会让党员干部自身在质疑中下不了台、丢了颜面、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其次,党员干部要有攻坚克难的“金刚钻”,“屋场会”上所提所议之事往往都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若是没有几把刷子,参与的党员干部对抛来的“烫手山芋”,是接不了、化不了。只有拿出优良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党员干部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山清水秀王家边,鸟语花香新屋场;耕读传家好传统,诚实劳作奔小康……”小小“屋场会”,蕴含基层治理“大能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唱响唱好“屋场会”同心之歌,这样的美好愿景必能达成。

来源:红网

作者:周理平

编辑:刘艳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