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夜宿农家”,永州听民意解民忧
2020-12-14 18:16:15 字号:

“电动车上牌手续烦琐、窗口太少……”近日,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湘门社区旺角馨园小区,10多位居民与来自街道禁毒办、社会治理办、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办等部门的干部们围坐在一起,开展“夜宿农家”听民意解民忧实践活动。(12月14日《湖南日报》)

毋庸置疑,干部“夜宿农家”听民意解民忧实践活动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可解决村民白天下地干活,遇到啥事不好找人的“时间错位”问题,为百姓诉说烦心事搭起新平台。

一年当中,大部分时候特别是春耕和夏秋收等农忙时节,农村里很少能见到农民,见了面也很难有时间交谈。因此,在农忙时节,干部夜访农户,把握好时间差,使农民有时间有心情交流,就能有效地收集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服务,这显然比在白天到村里走马观花图形式强得多。同时,当地农民看到党员干部晚上没有早早回家,还来到农民家访问,一定会很感动,就能主动与干部交心,干群关系也因此而更密切了。

“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成为常态,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普遍提升,群众的难题不再难了,生活越过越舒心,这都是‘夜宿农家’实践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果。”零陵区徐家井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青松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困难的地方,往往就是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党员干部“夜宿农家”,到最需要帮助的群众中去,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有助于找准问题、弄清原因、理清思路,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当然, 干部“夜宿农家”不能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必须做到常态化、常效化、制度化,否则容易变成行政命令下的“作秀”。因此,在落实干部“夜宿农家”制度时,要严明纪律,搭建监督平台,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质询。这样“作秀”风才能得到有效遏制,群众问题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解决;这样干部“夜宿农家”才能常态化、制度化。

干部“夜宿农家”,尊重了群众习惯,实现了亲民不扰民;顺应了群众需求,实现了活化不固化;突出了问题导向,实现了落地不落空。干部“夜宿农家”不仅探索出一条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路子,而且深受群众欢迎,搭建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来源:红网

作者:文艳

编辑:刘艳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