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系列红网评论之五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新需求的必然举措。回望“十三五”,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在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上下功夫,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0月11日 《湖南日报》)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奠基工程”的义务教育,其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尤其是义务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仍存在诸多“短板”,比如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扎堆城市,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匮乏等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祖国繁荣昌盛的千秋大业,如何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如何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教育,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提升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让家长不再为“择校”而纠结,不再为“学区房”而苦恼,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筑巢”,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部分学校“超大班额”“大班额”现象频发的局面。
师资配置是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配备仍存在明显差距,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生活成本和压力较大,难以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任教,造成了我国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相对缺乏,城区学校名优教师相对集中的局面。
如何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如何让更多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如何为农村学校引来“金凤凰”,毫无疑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实现“农村教师收入水平高于城镇教师”的发展目标,形成优秀人才自愿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流动机制;其次,要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为乡村教师配套完善便利的生活设施,让乡村学校不仅能够引得来人才,更能留得住人才;再次,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城区学校要主动帮扶农村学校,通过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黎蕾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