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石门县雁池乡重福桥村,救援人员驾船转移被困群众。(图源:新华社)
组织起来,就会“无敌于天下”
1943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组织起来》的讲话,而今又一次在防汛的战场上,得以印证。
从长沙到娄底,从岳阳到湘西,从永州到张家界,不论是冒着大雨一铲又一铲填满沙袋,封堵溃堤缺口的党员;抑或是自愿报名,始终逡巡在堤上排查险情的普通群众;又或是主动帮助遭受滑坡的村民清理家中淤泥和树枝的志愿者……
他们,正用“组织起来”的力量,搭建起一道湖湘大地上,最温暖人心的防汛屏障。
而这样的屏障,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竭力追求且无比珍视的。
何以?这要从1943年说起
那时,抗日根据地正陷入异常艰难的境地——日军实施“三光”政策、国民党进行重重封锁、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以至于毛泽东都惊呼面临的困难:“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
也正是这样的困境,让“组织力”再一次进入毛泽东的视野。
几年前,他曾在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革命实际中,创造性地提出“党的战斗力组织力”的概念,并随后在《论持久战》中找到提升组织力的路径之一,“把民众组织起来,就找到了赢得战争胜利的‘伟力’”。
而今的局面,正是思考如何将群众组织起来、进而创造无限革命力量的好时机。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
这是一场“组织起来”的运动,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都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
▲ 革命圣地延安南泥湾大生产旧址
开荒、种菜、养猪、织布……群众中蕴藏的无限力量,在党的组织下,开始显现。
而“组织起来”的结果,堪称革命史上的奇迹——每个战士,一年中只需花三个月从事生产,其余九个月时间用来训练和作战,就让军队完全实现了自己供给。
这样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明显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老百姓生产的大部分都归自己享受,军民两方丰衣足食,可谓皆大欢喜。
困难,就这样在“组织起来”的力量面前,被奋力挥舞的锄头,轻松瓦解。
而组织力,也成了我们党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
迈向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组织力”,再一次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一道课题
但张家界桑植县二户田村的村文书周超,却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此刻,他所在的村子刚刚经历过一次干群协力抵御暴雨的“组织起来”。
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几乎每一个人,都自发地成为了防汛屏障中的一员。
因为每一位村民,都记得周超几天前的那场生死救援。那是7月5日的凌晨,暴雨引发的山洪,围困住了地势较低的向菊花一家。
仿佛只是一瞬,路面便被湍急的水流吞没,洪水冲来的泥沙堵住了大门,客厅的地面随即被洪水冲裂,不断有水涌出。躲在另一个房间的向菊花和3个孙子慌成一团,几乎毫无退路。
连夜值守的周超此时正巧巡查到向菊花家。眼见浑浊的洪水汹涌而来,他也有过瞬间的退怯,可3个孩子的哭声,让他咬了咬牙,义无反顾地纵身跳入水中。
▲张家界市桑植县廖家村镇二户田村文书跳入没腰洪水中。
“别慌,我来了!”游到门口,却发现大门在水流的冲刷下无法打开。他定了定神,游向向菊花所在的房间,指挥他们砸开防盗窗,把最小的孩子从窗口接出。
就这样,一趟又一趟,直到把四个人送到安全的地方。周超最后一趟返回时,屋里的水已经淹没了向菊花的脖子。
不是没有过害怕的,可在周超心中,这一家人的安危,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
这样的心理,正是我们大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写照
从农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学校,从企业到社区……这些基层党组织的成员们,如同一个个勤劳的守卫,不厌其烦地看护着街头巷尾每一个行人的安危与日常。
他们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提升“组织力”最重要的元素——“同群众相结合”。
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机械的形式,他们的点滴付出,哪怕再微小,也都蕴藏着以真情换取真心的殷殷期望。
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他们是群众最亲近的人。
湖南的一条条大堤上,灯火通明的帐篷里,有他们的身影。彻夜巡查的脚步声,伴随着一束束跃动的手电光影,交错划过夜空。
暴雨袭来,山洪当前,一个个低洼处的村庄里,有他们凌晨敲门的响动。但连夜转移的焦急里,仍有着看护老弱的温柔。
值班室里,不停响起的求救电话前,有他们迅速的响应;竿撑手划的皮筏艇里,有他们强压下去的疲惫与确保群众安危的决心。
他们记住的不是淋过的大雨,浑身的泥水,磨破的双手,经过的种种艰辛。
他们只记住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肩上的使命责任,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让他们充满力量,忘了伤痛,更加一往无前。
洪水来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研究生许志鹏主动请战巡堤。
于是我们看到,顾不上吃饭的基层干部手中,被无名的群众塞上了一个沉甸甸的盒饭;连夜巡堤的值班人员,收到了陌生人赠送的防蚊液;如周超一般的基层干部,收获了一群人的支持与通力合作……
于是我们看到,在干部与群众的齐心协力下,连夜转移、重点巡查、监测预警……石门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奇迹般实现了“零伤亡”。
湖湘大地上,在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携手并肩下,一道又一道防汛屏障,在“组织起来”的力量中,巍然矗立。
杜家毫书记曾在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座谈时提到,基层的呼声和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这,也正是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最有效路径之一。
回顾“组织力”的内在逻辑,重点即在“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力量”。而难点同样在此。
一方面,要将群众组织起来;另一方面,要让群众心甘情愿、充满激情地投身于“创造无限的力量”。
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就像大生产运动时,少交税收的百姓更愿意组织起来加强生产;就像湖南这次汛情当前,被基层干部呵护的群众更愿意组织起来共同防汛。对老百姓用心,自然会获得老百姓的真情,在此基础上,组织力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从常态化的脱贫帮扶、到疫情时期织密防护网的“联防联控”,再到此次的“迎峰而上”,湖南的基层党组织,始终围绕着“人民至上”的理念,辛勤耕耘。
▲7月14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城陵矶七里山水文站考察水文情势
而今,湖南的汛情获得了一次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7月以来,杜家毫书记部署防汛工作超过4次,并两次前往一线检查指导。在这样的重视与关心之下,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也正拿出更大的干劲,为这一道干群共筑的防汛屏障,再加一砖一瓦。
因为,这是我们党和政府无比珍视的干群合作,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竭力追求的“人民至上”。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张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