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泸溪模式”是教育扶贫新标本
2019-11-21 16:15:56 字号:

“泸溪模式”是教育扶贫新标本

6152887f-2d38-4e36-9c23-18d4b3921655.jpg

观潮君了解到:过去考入泸溪一中的学生,有八成是城镇中学毕业生,而现在,乡村学生占了五成;全县艺体获奖人数,乡村学生同样占据了半壁江山。

精准扶贫,关键就是把扶贫的对象摸清楚,把“家底”盘清楚。而精准识别,不能只看到扶贫的表面问题,更需要看到“潜在”的扶贫对象,这就需要在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不断地开创新路子,“泸溪模式”正是教育扶贫的新样本,既解决了扶贫“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也解决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泸溪现象”释放教育的“引力”。贫困地区,原本是难以留住老师,留住学生的,但是在泸溪,全县范围内,到外地上学择校的学生几乎为0,而来泸溪县就读的外县籍学生已达到了2075人。这样的根源还在于精准识别后实现的靶向施策,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泸溪通过发展教育“一号工程”,找到了一条以知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践路径,才出现了“泸溪现象”。

“泸溪理念”释放教育的“活力”。在泸溪,并没有强行撤并一所村小,除非因其自然消失。不撤除学校仅能够保障学生有学上,还能够更大程度地保障这些学生上学的权益,还在于教育质量上的高要求,通过“嫁接孵化”推动城乡“支教一对一帮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让教育末梢的“初始一公里”被更大程度地激活,既是教育上的深化,也是对应泸溪群众需求的教育新改革。

“泸溪模式”释放教育的“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需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对于教育也是如此。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主动接受教育,就需要办“特色教育”,泸溪县着力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工程,在“特色”上深耕细作,让更多的孩子更愿意去学习,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扶贫的信心。

教育扶贫,托起明天的希望。“泸溪模式”是教育扶贫上的新标本,是斩断“穷根”的有益尝试。重视教育的地方,才是有希望的地方。教育才是破解贫困,解决发展难题的根本之策,加大教育脱贫攻坚的力度,才能够共享教育红利。

来源:红网

作者:婧蓝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