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家学者谈之一
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人间正道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西方列强敲开了清王朝封闭的大门,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后,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无论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或是地主阶级自救性质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抑或是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都没有彻底改变旧中国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爱国运动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自1921年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与力量,同心同德、团结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起飞,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人均GDP达8000美元,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中华民族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并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其它12个坚持的统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信心。
推动“中国之治”转型升级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分三个阶段实施: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三个阶段的划分,绝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第一阶段,与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相呼应。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从1992年算起,“再有三十年”即是建党100周年。而第二、第三阶段,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两步走”战略相呼应。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央深改组、深改委聚焦制度与治理体系改革、治理能力提升,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和日趋成熟定型,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13个“坚持和完善”的部署,推动“中国之治”进一步转型升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证。
树立全球治理中国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际上各式各样唱衰中国的负面舆论不绝于耳,“中国崩溃论”从未中断,然而,新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在70年发展历程中,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全球责任,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国担当。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为全球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我们加强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些倡议和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庄严宣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
新中国用短短的70年时间,实现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百多年取得的现代化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越性,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这份成就与荣耀,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属于全人类。
今天的中国,正在用更加开放的胸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事业给予更大启迪与帮助,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树立中国典范。
来源:红网
作者:李勇
编辑:陈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