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爱国说②丨张伯苓“爱国三问”,问下去答下去
2019-09-25 11:10:33 字号:

爱国说②丨张伯苓“爱国三问”,问下去答下去

????2.jpg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爱国说”系列述评之二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张伯苓“爱国三问”,句句振聋发聩。

这“三问”,一问民族血脉,二问家国情怀,三问责任担当。发问声已过八十多年,犹在耳畔,醍醐灌顶。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日寇“蚕食”华北。时局动荡,神州满目疮痍,张伯苓忧心忡忡,深感必须通过一次演说,与全校新老同学“谈谈现在的情形”。

1935年9月17日,“九一八”事变四周年前夕,在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张伯苓“爱国三问”直击灵魂,给蒙昧者以当头棒喝,重燃热血青年爱国斗志。

????.jpg

张伯苓“爱国三问”直击灵魂。

教育救国执守一生

少年张伯苓意气风发,一心从戎报国,14岁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每次考试,均为第一。然而时值甲午战败,学堂无一船可开,无一兵待练,又该如何报国?想要振臂高呼,却发现四下万马齐喑,官不成官、兵不似兵,又该与谁志同道合?

好不容易有机会上船摸一把枪炮鱼雷,练习一番射击、驾驶,遇上的却是两日“国帜三易”的国耻现场。

中国海军军港威海卫,因甲午战败被日军占领,又因列强竞相攫利转租于英,两日三次易帜:取下太阳旗,挂起黄龙旗;第二日,取下黄龙旗,挂起米字旗。国旗升降,国人本应荣辱与共,可一个个衣衫不整的清兵,满面愁容透露着些许无奈,更多的是麻木。

现场目击者张伯苓,深感从军报国无望,转向“教育救国”,立志创办新型学校,普及新式教育,培育国家栋梁。

22岁时,张伯苓结识严修,教育“双壁”相合,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合作。两人为办新学,一同东渡日本考察,成立了名噪一时的南开中学。抗战以来,北国愁云弥漫,张伯苓入蜀寻一方乐土,南开“越难越开”,创下“人才沃土、院士摇篮”重庆南开中学。

以酬素志,育中华英才,张伯苓呕心沥血只做了“教育救国”这一件事,做久了,做活了,也做精了,做成了“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点点滴滴尽显爱国真心。

???????????.jpg

张伯苓(前排中)与学生。

几多英才挥斥方遒

中华文明古国,国民怎能妄自菲薄,“各人尽各人之事,合则即一国尽一国之事矣,何事不成!” 张伯苓把爱国情怀融进骨子,影响着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事。

张伯苓的治学理念独树一帜,至今传响不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无公德心,何谈“为爱国家,为爱世界”?他要求学生“允公允能”,以“公”化私、化散,以“能”去愚去弱,塑造学生品性,打磨情系万民的栋梁。这样,成就了周恩来等一批英才。

读书不活,何谈引得源头“活水”,学以致用?为让学生全面发展,他倡导美育,主张“寓教于乐”,重视戏剧、音乐等科目。世界大舞台,学校预备场,演的是戏剧,听的是音乐,激励的是一代人青云壮志。这样,成就了曹禺等一代人民艺术家。

身体素质不行,又何谈成才?何谈报效祖国?张伯苓是“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使学生深谙“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道理,“三点半,操场见”成南开学子口头禅,走出校园后“文能以笔为器,武能驰骋沙场”。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力促短跑健将刘长春出征奥运会,吹响了“中国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时代前奏。

时时处处以爱祖国、爱人民教育学生,“巍巍南开精神”最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从而化作无穷力量,激励学子们自强不息。

1914?7???????????.jpg

1914年,周恩来在南开。

一份父子情,一份家国情

张伯苓满园芬芳桃李中,周恩来与他相交最深。于周恩来,张伯苓“亲之若父”;于张伯苓,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二人亦师亦友,凝聚的既是一份父子情、师生情,更是一份家国情。

1913年,家境贫寒的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德才兼备的他是学校“风云人物”,自然引得张伯苓大加赏识。

周恩来求学期间,张伯苓不仅解决了他的学费、书费、宿费等生活困难,还常邀他到家中来“打牙祭”,做玉米饼,熬小鱼儿……茶饭后,师生俩指点江山、共商国是,特别投缘。

1928年白色恐怖下,周恩来乔装打扮看望老校长,张伯苓由衷动容。张伯苓64岁寿辰,周恩来特意嘱咐邓颖超送去花篮,其情恳切,可见一斑。

国共两党争夺张伯苓,周恩来发去“无名信”,称“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熟谙周恩来中学时代的“飞飞”笔名,张伯苓毅然留下,向着光明大踏步走来。

张伯苓孙女张媛和回忆时说,“周总理和祖父交往数十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关怀,折射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曲折历程。”

????????.jpg

电视剧《张伯苓》剧照。

大浪滔滔,风流人物不胜枚举,张伯苓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绘就了“教育救国”事业的沉浮起落,雕琢出了一个国家挺立的民族脊梁。

辗转几十载,这盛世,必将光明无限。

习近平总书记称张张伯苓“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我们答好这“三问”,无愧于先辈所付,无愧于人民所托,无愧于子孙所愿。

抚今追昔,“爱国三问”仍需一代一代问下去,时刻反躬自省;奋发有为,“爱国三问”仍需一代一代答下去,方可行稳致远!



  “爱国说”系列述评

爱国说①丨蔡元培:爱国心维系一国命脉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