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实施“八七扶贫攻坚”到展开脱贫攻坚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为消灭贫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着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三湘大地发生巨变。(8月20日 湖南日报)
从2013年至2018年年底,湖南省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湖南共脱贫748万人,6202个贫困村出列,全省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3.43%下降至2018年底的1.49%。
在扶贫工作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至1.49%”是扶贫成绩单,更是扶贫冲锋号,能够提振干群的信心,让他们在扶贫的路上更加坚定地走向前方,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从最初的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后来的“八七扶贫攻坚”,再到“精准扶贫”,扶贫方式转型的同时,群众这个“主角”也焕发出内生动力,从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
改革思维让扶贫工作不断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让群众能够吃饱穿暖是头等大事,这只是扶贫的第一步,要让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就需要在住房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等多个方面不断地延伸,这就需要一种改革思维,让改革成为消灭贫困的“切入口”,让改革的思维助力攻克扶贫过程中的“难关”。
旧貌换新颜,脱贫攻坚带来好生活、好风貌、好风景。10多年前,油溪桥村还是新化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而今天,油溪桥村是全省首个整村创建国家级AAA景区村,去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千万元。从贫困村到富裕村,这样的改变来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来源于扶贫政策的精准发力,更来源于干群的不懈奋斗。
贫困发生率下降是这6年来最好的扶贫喜讯,是这6年来让人欣喜的“成绩单”,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贫困还没有完全消除,扶贫的工作还需继续,这对于党员干部群众而言还是一份“责任单”,还需要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奋斗,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文/婧蓝
来源:红网
作者:婧蓝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