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教育,关系每个孩子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近日,新华社发布了题为《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学有所教”篇》的文章。深刻阐释了学有所教的逐步实现,正在为中华大地每一个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贫困地区的山乡学校到书声琅琅的菁菁校园,从苦练本领的职教学子到扎根西部的支教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教育事业,他关心一件件教育“小事”,推动“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愿景早日成为现实。一次次寄语激扬青春梦想,一声声问候温暖教育希望,教育的灵魂因爱的传递愈发闪耀,青春的光彩在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中竞相绽放。
教育为伟大复兴梦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更是亿万人民的期待。国家要发展,要振兴,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高科技,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民教师。教育关乎国家未来,人民教师担负着新时代的使命,是国家日益强盛的铺路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从解决乡村教育短板,到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消除“大班额”,再到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3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了免费营养餐,一系列重大部署、重要举措都推动义务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必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永葆人民教师的青春活力和奋斗精神,努力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价值观念在社会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所以要加强价值观念的体系建设,强化教育的作用,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同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真善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好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立德树人的现实追求。《礼记·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醒世教育格言。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大学师生时也曾指明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跨越几千年的时空,立德树人始终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教育价值追求,绵延不断,源远流长!身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程,我们要引导年轻一代设定自己之于国家、民族的价值坐标,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既有真才实学,又不断增进个人道德修养、家国情怀,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梦想,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今天的修枝固本,正是为了明天的繁茂兴旺。我们要重视教育,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为国家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文/陶玉
来源:红网
作者:陶玉
编辑:刘艳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