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落地,近日,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以着力搭建好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平台,让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的人才得到更好待遇、更多成长机会。
一些地方人才引入结构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并不合拍;有的人才政策顾此失彼,“优惠”外来人才,“冷落”本土人才;有的地方存在地域偏见、户籍偏向等等现象,实乃为人才发挥最大效能,设置上了一道道鸿沟。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只有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方能将新鲜的思想、知识、能量传播开来,释放人才的内在潜能,人才基层一线流动引导渠更加畅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引才是为了“人尽其才”,让人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要把解决人才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结合,人才向基层流动首要健全人才队伍的合理流动机制,畅通优秀人才进入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推荐及优化编制人事管理渠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委以重任也应重点向乡镇村(社区)倾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引进人才要重视人才,引用人才不能“一厢情愿”。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刘备为得人才,三顾茅庐,喜得诸葛亮,后天下英才闻名而聚,共聚伟业。客观说来,当前人才引进工作不同程度的存在以单位项目需求为中心,根本上就是单方面的去招揽人才,一个萝卜一个坑式“栽种”人才,却始终无法达到“你情我愿”的双向引才。正如文王为子牙拉撵、燕昭王筑黄金台求得饱学之才、实干之才,要知人善任,放在合适位置,让基层真正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成为吸引人才的“大磁场”。
流动孕育活力,人才流向理应找准发挥才能的“事业支点”。新中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洗礼,我国人才流动日益顺畅。此次《实施方案》从如何为基层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列出了七大举措来找准干事创业的支撑所在,打破阻碍人才政策落实的“拦路虎”。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必须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人才的自由流动,必然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活力。
“山不争高入云来,水不拒细汇大海”。人才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要实现跨越发展,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必须在厚爱上下功夫,通过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用真情实感,让更多人才在基层一线留得下、用得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让人才有安全感、归属感,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文/唐代远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陈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