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4号线湖南大学站。
5月26日起,麓山南路实行由南往北单向通行。一处处醒目的蓝白色交通单向限行标志、一张张崭新的公交线路图……绿色、慢行、立体的交通优化网络从麓山南路铺就开来,宜居、宜业、宜学、宜行的愿景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变为现实。
去过湖南大学校园的人都知道,在通向东方红广场,且与麓山南路交汇的桃子湖路上,有一尊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的铜像。这救人瞬间凝结成的永恒,仿佛在告诉过往的行人,用生命诠释师魂的“千秋大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这个时代最温情最崇高的场景。
尽管这则传递大爱的故事,与当前麓山南路提质改造,没有什么必然关联,但两者诠释的湖南人心忧天下、克己奉公的胸怀与担当精神是相通的。打造“最美大学城”,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站在更高的层面说,这次大学城交通提质改造,事关科教强省,更是推进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试想,作为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如果区域内交通不提质不规范不优化,仍旧问题隐患重重,这将影响所有人的长远利益。往微观的层面想,交通优化提高,更事关广大师生的出行安全。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但首先要把握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大学城交通提质改造,营造优美清静的校园,以及人文和谐的科研环境,是师生眼中的“最紧要之事”,涉及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都应该胸怀大局,拿出应有的奉献精神,回馈这个伟大的时代。
如今“最美大学城”已渐成为长沙新晋“网红”和打卡地。然而一项公共政策不可能一次性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大学城交通提质改造上,诸如单线限行等也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出行,这些问题也应当给予关注,尽量全面考量民众诉求,拿出照顾所有民众的优化解决方案。我们看到,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继续研究采取措施,如听取各方意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加大后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高校及相关部门合作,实现还路于民、还路于校园,合理分配稀缺的道路资源。
总而言之,拧成一股绳,打造“最美大学城”,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无论是部分周边民众利益的让渡,还是政府部门持续的努力作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不断改进优化,吹响打造“最美大学城”的号角。
文/车尚
来源:红网
作者:车尚
编辑:陈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