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央明确的" 基层减负年 "。连月来,各地整治形式主义成果颇丰,仅湖南三湘风纪网就通报了约160 起案例。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魄力。不过,在整治过程中,仍需警惕政策不能落地,出现“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情况,使减负最终沦为空谈。
所谓的形式主义,是指通过一系列表面工夫,为得到上级赞许夸大政绩,从而达到升官发财目的。基层对这种耗时耗力耗财又无意义的行为反感,但却碍于各种压力层层考核不得不干。最隐秘最沉重最难根治的形式主义,莫过于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
警惕“以形治形”,应该改进考核机制。不再一味强调工作留痕、资料留痕,更应看中工作实效,群众口碑。当下最常见的考核方式即清单式考核,对标看资料、听汇报、看材料。基层工作千针万线,乡镇干部经常困于办公室做资料、填表格、写材料,缺乏足够时间与精力跑基层,听民意,解民心。改变考核方式,走到百姓身边,多做实事,可谓迫在眉睫。
警惕“以形治形”,应该狠抓作风转变。领导干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扎实整改落实,实实在在带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要将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整治成效的重要依据,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必要时问责追责,形成有力震慑。
警惕“以形治形”,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形式主义不是三两天形成的,整治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打好“攻坚战”的同时也要打好“持久战”。把整治形式主义成效列入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细化可操作、可落地的监管细则,严格执行落实,方能收获成效。
文/文铮
来源:红网
作者:文铮
编辑:夏熊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