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带一路是一座“桥”,连起美好未来
2019-05-06 13:46:17 字号:

一带一路是一座“桥”,连起美好未来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没有“一带一路”这座“桥”,很多原本住在“桥”那边的人,因为过不了“河”,越不过“山”,就很难走到一起。没有见面机会,也没有交流机会。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共襄盛会。与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比,我们的“朋友圈”又扩大了很多。这些来自“桥”沿线国家的朋友,带来了不同文明,他们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者,也是通往美好未来蓝图的共同书写者。

捷克总统泽曼在布拉格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了不起的基础设施建设倡议,它连接了中国、中亚、欧洲等地区。我的愿望就是有这样一条‘丝绸之路’能通过捷克延伸到欧洲其他地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重要的机遇。它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契合国际经济发展需求,也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都能找到展示自己“亮点”的舞台,都能用文明的“亮点”,点亮发展的“亮点”。

缅甸《今日民主报》副总编辑莱法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推进相互学习、互惠互利的倡议,一个推动民众往来、让心靠近的倡议,也是一个可以产生高质量发展、谋求多赢合作的倡议。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全新变化。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值得全世界期待。”有人总结说:“一带一路”是一座合作之“桥”,发展之“桥”,繁荣之“桥”,互利共赢之“桥”,民心相通之“桥”,展示文明之“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多走动,才能实现“不同文明互学互鉴”。

匈牙利是第一个确认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如今在匈牙利语言类大学,中文是最吃香的语种之一。来华留学的匈牙利人高迪,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生专业。高迪说:“几年前我偶然选择了中文专业,没想到现在学习其他外语的同学都羡慕我。”高迪接着说:“中文专业已在匈牙利的大学里火起来,学汉语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不少日语系、英语系的学生也转到了中文系。”架起“一带一路”这座“桥”,让语言不再成为一种障碍,彼此互动起来,才能让“民相亲”。

江苏卫视有一档收视率很高的相亲节目,叫《非诚勿扰》。很多男女嘉宾,来这个舞台找朋友。你会发现,来《非诚勿扰》相亲的国外嘉宾,这几年越来越多。很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男女嘉宾,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有的甚至比带地方口音的本国男女嘉宾还标准。有这样一幕,场上一位说普通话带地方口音的女嘉宾,对一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老外”说,“您能不能教教我普通话”!你看看,中国话多火、多有魅力。

“一带一路”这座“桥”,让不同国家的人民在这座“桥”上相遇了。相遇,是一种缘分;相遇,就要礼貌的打一声招呼。如果彼此语言不通,心怎么“相通”?靠打手势,只能猜对方说什么,不可能猜透他全部心思。只有彼此无障碍交流,“不同文明”才能相互学习借鉴,才能把自己的故事讲好。“一带一路”这座“桥”,让远在千里万里的朋友,彼此不再遥远。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桥是这样解释的: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一带一路”这座“桥”,跨越了一切障碍,把山和山、水和水、海和海这些原本隔开的地方联系到了一起;这座“桥”,是“朋友圈”一起合作,共同收获发展果实,沿线国家越来越好的“桥”。

文/唐剑锋

来源:红网

作者:唐剑锋

编辑:唐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