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纪念百年五四,湖湘青年当与时代同进
2019-05-04 17:37:37 字号:

纪念百年五四,湖湘青年当与时代同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站在五四运动百年节点,穿越历史长河,彪炳史册的1919,它的青春要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的回答是——“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在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眼里,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百年前的湖湘青年,冲破困难险阻,走在时代最前沿,释放着青春的无限能量。“无湘不成军”“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写就”等描述,正是对那个时代湖湘青年的最佳赞誉。

百年前的湖湘青年,他们在干啥?

1919年的5月4日,作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28岁的邵阳青年匡互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他第一个打开曹宅大门,点燃了赵家楼烈火。这把青年精神之火由此蔓延大江南北。

26岁的韶山青年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斗争,并借助《湘江评论》刊物,口诛笔伐,唤醒国人。

29岁的永州青年李达,意识到“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毅然放弃了理科专业的学习,开始专攻马列主义。

“外争主权,内诛国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抵制日货”……在湖南各地,刘少奇、任弼时、罗荣桓、谢觉哉、萧劲光、夏明翰、向警予等有志青年,积极参加游行宣传等活动声援五四运动。

风雨如磐的1919年,如初升朝日的湖湘青年,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精心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远赴重洋勤工俭学……他们冲出乡关,越过广袤洞庭,跨过大江大洋,与国运同进,为理想而奔,为信仰赴死。他们有的成了共和国缔造者,有的则是生命止于青年。

百年之际忆五四,当代湖湘青年当持敬仰之心、当怀感恩之情、当承五四之志。

首要的是记得。只有记得,才懂英雄志。记得百年之前的那段血与泪的历史,记得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感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当今的万家灯火、天下太平。

重要的是传承。只有传承,才识来时路。以五四为镜,照身、照心、照信仰、照情怀、照气度。从而身正心正,不畏吃亏吃苦,不惧流汗流泪,才会有力量负重前行。

继承他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家国情怀,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利己主义;继承他们“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粉碎“遇难则退、吃亏则避” 不担当的软骨主义;继承他们“求知若渴、探寻真理”的进取和担当,抛弃“拈轻怕重、止步不前”的享乐主义。只有以他们为镜,继承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我们才会站上新时代的潮头,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春夏之交,万物青年;洞庭阔开,湘江奔流。纪念五四运动,湖湘青年只有与时代同进、与国运同行,才不会辜负青春韶光。

文/王城长

来源:红网

作者:王城长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