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上的今天》,从党史中感悟知识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樊蓉 编辑:刘艳秋 2021-01-18 11:06:48
时刻新闻
—分享—

src=http___n.sinaimg.cn_hunan_transform_355_w1997h758_20210113_a8ab-khstaxr7473476.png&refer=http___n.sinaimg.jpg

文/樊蓉

从2021年1月1日起,湖南卫视推出《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建党百年专题片,节目聚焦百年党史上发生在这一天的一个或者多个重要事件,聚焦和回放“党史上的今天”关键节点、关键时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锤炼,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壮丽过程;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节目一经播出,引发强烈反响,让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能够重温党的历史,坚定干事创业的信心和意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之姿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砥砺前行,昂首阔步新征程。

在《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第十五集中,讲述了1956年1月14日发生的事情。1956年的春天,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春天,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大批知识分子被吸收入党,大批留学生、知识分子华侨、侨眷被争取回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加强和壮大,广大知识分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知识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指南针”。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历经磨难,饱受苦楚。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在唤起民众、团结抗日、支持抗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们舍生取义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思想先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远赴南洋七年多,以笔为枪控诉日寇、以机智巧妙周旋于南洋战场,他所撰写的宣传抗日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在南洋一带华侨中产生巨大影响。最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中国甘地”厉麟似在抗战期间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了国内外大批文化精英,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开展救亡运动,积极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他们是智慧的化身,是行动的“指南”,用过人的才智和勇气,与侵华日军进行着一场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的斗争,对抗日战争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知识分子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只有掌握了“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才能望得更高、走得更远。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培养和发掘更多的知识分子、科技人才,才能创造出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成果。知识分子是优秀精神产品的重要生产者。优秀的精神产品能够体现时代特色,贴近群众生活,可以陶冶心灵,激扬精神,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知识是助力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驱动力”。“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民族强”,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驱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分子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尤为重要。当今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比如,探月、“北斗”、高铁、5G、量子、干细胞研究等,但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受制于人的局面。我们要下好人才“先手棋”,打好人才培养“主动仗”,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攻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逐步实现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让“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知识分子是时代的“掌灯人”,我们要热爱知识、崇尚知识,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要提升知识分子的待遇,解决知识分子的后顾之忧,让知识分子扎根中国,在中华大地上播撒智慧,创造辉煌。

来源:红网

作者:樊蓉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1/18/88994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