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将“人才新政”化为“世纪工程”

来源:红网 作者:张晨 编辑:陈晓丹 2020-06-17 11:30:28
时刻新闻
—分享—

早在2019年初,湖南省委组织部就开始了柔性引才用才省级试点,“瓷城”醴陵成为试点单位之一。今天,醴陵市俨然成了湖南省柔性引才的样板,其引才成功的关键词可用情怀、担当、使命六字概括。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资源。醴陵的成功经验,不免让人反思存在于人才引进上的一些短板。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人才“争夺战”也不断升温,许多城市纷纷推出重磅“人才新政”,不遗余力招揽优秀人才,释放出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强烈信号。

重视人才、礼敬人才、优待人才本是好现象,但一些城市在实施“人才新政”时存在“随意化”“同质化”“粗放化”等不良倾向,值得引起重视。比如,有的为了表示引才决心,常以“天价”作为新政亮点开展宣传,最后却因财力所限无法兑现,政策落实“短斤少两”“虚晃一枪”;有的不是根据自身产业结构、平台大小、发展需要“量体裁衣”,而是随波逐流,什么产业热门,就引进什么人才,结果人才引进后无用武之地,只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的重引轻管,在人才引进时千方百计大做文章,后续管理服务却敷衍应付、束手无策,致使人才“水土不服”,再度“孔雀东南飞”。

以上“烂尾工程”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好高骛远的引才观念所致,根子上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是主政官员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显性政绩,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的结果,不仅会贻误地方事业发展,更会损害党委政府形象,后果不容小觑。

人民生活所需、事业发展所求,是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使人才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考虑本地经济体量、产业特色、基础条件和实际需求,精准引才、合理用才,确保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防止人才错位造成的资源浪费。要将事业平台、人文环境作为人才聚集的根本动力,奋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与富有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激励关怀力度,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人才既有“用武之地”,又无“后顾之忧”。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观念,通过讲课讲学、项目合作、决策咨询、智囊顾问等多种形式“柔性引才”,求取地方需求与人才期许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用最低成本补齐高端人才紧缺短板。同时,还要注重“眼睛向内”盘活本土人才,充分挖潜赋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实现用好一个人才、带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新政”变为造福千秋万代的“世纪工程”。

来源:红网

作者:张晨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6/17/73788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