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只让碧水出潇湘

来源:红网 作者:斯传 编辑:丹凤 2019-01-09 17:14:25
时刻新闻
—分享—

今日洞庭湖湖水清澈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会场传出的声音,激荡在广袤大地。

  3年时光,不过历史长河中匆匆一瞬。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浩荡奔流出了新的生机。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对世界流域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反思,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性实践,正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长江流至中游,在湖南接纳了洞庭之水,然后继续奔流东去。湖南之所以能成为令人艳羡的“鱼米之乡”,湖湘工业文明发展之所以具有丰厚的土壤,正是得益于长江的恩赐。然而,由于过去“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湖南段流域亦未能幸免。

  3年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增强人民生态获得感为抓手,“共饮一江水”的湖南,积极参与长江全流域生态保护,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是湖南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而人民的生态获得感,就是三湘大地的幸福感。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被称为“长江之肾”。为了保护这颗“长江之肾”,2017年年底,洞庭湖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197万株用于造纸的欧美黑杨,全部被清理完毕。2018年,洞庭湖区引导造纸企业相继退出,并将在2019年退出造纸产能。过去污染严重、布局分散的环湖沿江化工企业也将通过统一规划,搬进绿色园区。

  枕靠湘江的株洲清水塘,是我国“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承载着共和国工业的荣光,但严重污染也成了湘江之殇。2018年12月30日,株洲冶炼集团在清水塘地区的最后一座冶炼炉熄火。这是湖湘大地退旧动能、育新动能、升级改造、精心布局,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一个缩影。

  过去3年来,我省落后和过剩产能陆续被淘汰,污染企业不断被关停改造。其中,压减或淘汰粗钢产能395万吨,取缔“地条钢”企业1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由2162家减至982家,大部分市州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退出煤炭产能3119万吨……“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就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每关停一家污染企业,每淘汰一项落后产能,都意味着影响一部分人的生活,但是处理好人与水、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本就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必答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质量发展,既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有之义,更是必然选择。

  湖南发展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共抓大保护不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搬迁、关停、集聚,旧动能为新动能的发展留出空间,如此腾笼换鸟,换来的是“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黄金经济带,必须落于行动,凝聚一条心,下好一盘棋。

  “让一江碧水出潇湘,让母亲河永葆生命活力,让长江经济带更加绿意盎然”,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湖南奋进在路上。

  文/斯传

来源:红网

作者:斯传

编辑:丹凤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9/01/09/48082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