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
一定会战胜这一时的困难
希望这一点星火
能燎原你们内心的希望!
加油!湖南!”
这是一份来自网络爱心捐赠者的祝福,写在一张朴素信纸上,志愿者拆封爱心包裹时发现了,当成宝贝拍下来,我也迅即拍下来,同时拍下了志愿者的笑脸。
这一天是7月6日,湖南多地水位正逐渐回落,而抗洪救灾依然如火如荼。这一天,我走近了驻点浏阳河小学的一家志愿者队伍。以“守护长沙·抗洪救灾”为使命,这些志愿者连续奋战多天,却无懈怠疲态,分为物资组、调度组、灾情信息核实组、后勤保障组等,各有分工、井然有序。
最初跟随物资组的几个女孩,她们闲时互相说笑关心几句,只要快递、物资车一到,就立即起身,迎上去,拆封包裹、检查、登记,又重新封装,再运送到专门的仓储室,细致又利落。
当夜幕降临,统筹会召开,志愿者在操场上围成一圈,总结一天下来的成果与问题,部署次日工作安排。记得那天高悬的月染了黄晕一般,一个志愿者担心这长了毛的月亮是不是意味着还要下雨;也记得志愿者团队散会时已是深夜22点,物资点的过道上搭建好了一个墨绿色帐篷,两位小组负责人将在那里过夜并守护物资。
次日,与志愿者一起去宁乡大屯营配送赈灾物资,七月流火,这天高温达35摄氏度,驱车近两小时后抵达宁乡,而后一家一户配送,提着物资在骄阳下走几步便是一脸汗,高高大大的粗汉子也终于笑着说,好像有些头晕了,而他们配送物资的步伐没有停,一线实地走访核实灾情的脚步也没有停。
与志愿者同行的那两天,触目所见皆是满满的感动,心灵像是被唤醒的飞鸟,被拨亮的明灯。正是跟随志愿者的行动,看着来自全国各地一笔一笔或大或小的爱心捐赠,如何以一个个包裹的形式经过手上,细细清点,又如何以一袋大米、一件矿泉水等形式一家一户赠送到灾民手上,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积沙成塔。
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一点一滴汇聚,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写就了“大爱无疆”。
哲学家卢梭曾经构想过一个社会前的自然状态——原始社会,在这其中,野蛮人近于野兽,“没有语言,没有栖所,与人无争,不与人交际,既不需要帮助,也无害人之念。”然而从历史的大宏观来看,人和许多动物相比,力量、速度、灵敏度等属于下乘,与狮子老虎等的竞争中能够保存自己全靠合作。对于人这种社会动物而言,从宏观与长远的角度考量,共同体的幸福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关怀整体社会福祉,即是在保障个人安全与财产,促进个人的幸福。
于是,在几十万年的生存博弈中,人类群集而居,于社会互动中形成公共契约和公共美德,其中,公共美德包含了“良知”“志愿”“慈善”“互助”“合作”“责任”等内容。
于是,无论中西,都可以看到,慈善公益是传统时代源远流长的事物。回溯中华文明,先秦时期孔子说仁,孟子讲义,墨子兼爱,都与慈善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家宗教慈善盛行,济贫、赈灾、医疗等长盛不衰;宋代家族慈善非常突出,兴建义庄、义田、义塾等公益设施,养老扶幼事业勃兴;明清时期,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
以湖南为例,民初湖南慈善界中,绅商沈克刚、李祥霖、汤鲁、胡棣华、周馨祥、劳鼎勋、朱恩绶、傅宗祥等人构成了当时湖南声誉最隆的慈善家群体,主持湖南省城慈善总公所、湖南救济贫民工艺厂等机构,募捐、司账诸事均有专人负责,善举不辍。
至于当代,2008年被称作中国市民社会元年。这一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量捐赠者和志愿者赶赴受灾地区,数百亿现金流入四川省,人们在献血车辆外排着长队等待献血,很多人寻求收养地震孤儿。
玉树地震,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募捐晚会共募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创造惊人记录,观察者分析,在中国,互助慈善的公共美德正在培育成长中。
今年,面对持续降雨导致的特大湖南洪灾,同样可以见到爱心与温情迅即汇聚,人们通过网络、手机慰问,灾区情况第一时间迅速传播,激发更多关切;志愿者奔赴一线,防守大堤、救助灾民,后方支援则高效运转,捐赠源源不断送往灾区。
文明的力量体现于国家之以人为本,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结构的高效,所有人的责任心、公民之素质等。其中公益是社会的粘合剂,也是政府与市场之外的另外一种力量。
君不见,诸多慈善公益力量正在协助推进文化、科技、自然遗产的保护,促进边缘和弱势群体的权利,成为国家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和儿童保护公共服务的补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慈善公益行动中,人们建立社会默契、社会协同、社会合作,在原子化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不断扩充彼此连接的机制,提供了真正的社会结合,为创作包容性和弹性的社会做出贡献。
“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曾动情论述公益慈善之功用,“公益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能够拨亮人们心灵的明灯,推动人和人之间建立平等、互助、互信、互利的社会关系,这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社会资本。”
三湘大地,洪水渐退,于受灾者,要面对被洪水肆虐过的家园,灾后重建的种种困难。政府正在组织多方力量帮助恢复生产重建。这其中,公益慈善之力量成为重要一环。需要以体制激发社会各界更广阔和厚重的爱心,扩大志愿者基础和捐助渠道,在政府、志愿者、捐赠者、民众之间形成更笃实的信赖感。
当志愿者来到,当公益互助如和风般来到,于受灾者而言,带来的不只是财物,更是博爱之情怀,坚持之信心。是世界关上了一扇门,又打开的一扇窗。
可以期望的是,当国人的公德心、公益心、博爱心在每次灾难的守望相助中历练,当慈善公益成为社会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爱将如阳光雨露,洒向世界每个角落。
文/李赛可
【“品读”专栏2017年第45期(总第99期)】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