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湖南克“难”而上凭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吴静 编辑:唐盈 2019-01-06 21:16:50
时刻新闻
—分享—

株洲市渌口区乡村一瞥。

  目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不能掉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其目的是让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主要是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确保所有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城乡二元发展体制,以及长期的重城市轻乡村定势思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湖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相对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尤其是农业转移劳动力多,农村空心化更严重。

  湖南省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农业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尽管2017年湖南省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62%,农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11%。在某种意义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激发湖南城乡发展新活力的迫切需要。

  首先要明确,湖南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到底面临着哪些具体的障碍? 

  一方面是乡村产业发展薄弱。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产业的振兴,当前湖南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本无优势可言。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规模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质效已是当务之急。三是新型农村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发阶级,一二三产业未能有机融合,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另一方面,当下湖南省各山区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人口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指望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必然力不从心。同时,国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够,客观上也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湖南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那么相应地,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克“难”而上有哪些可行方法,或者说如何以创新驱动,来突破这些瓶颈呢?我想主要应当从三个方面着力。 

  首先,坚定打造湖南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特色农业是湖南向农业现代化建设迈进的关键一步,是使湖南农产品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关键所在。一要突出特色引领;二要明确主导产业;三是要主攻产业短板;四是要加速三产融合。

  其次,应当培育新型农业技术、管理人才。重农先重人。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三是建立现代农业人才的回流机制;四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

  再者,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实行创新驱动。从湖南省实际出发,针对制约山区“三农”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二是创新农村产权市场机制;三是创新“三农”工作激励机制。

  (本文作者吴静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在读硕士研究生,第四届绿色发展论坛征文获奖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吴静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9/01/06/480648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