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代是回望的路径⑮:点亮改革的乡村,又一次照亮改革的前路|品读·图文音频版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唐盈 2018-10-25 16:06:12
时刻新闻
—分享—

 

  (请点击欣赏本文音频版)  

  年代不曾局限回忆的路径。 

  于不同年代的人而言,生活中留下的印记,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1978年轰然鸣响的大变革,悄然改变了一个大国运行的轨迹。随之转动的,是无数人命运的指针,与豁然洞开的种种人生可能。 

  是的,“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1978,无疑是这样一个年份,成为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为了更好地前行,“品读”专栏策划推出——《年代是回望的路径》系列文章,以年代为路,与您一起回望国运、家运和个人命运的变化。今日推出十月主题“从乡村到新的乡村”第三篇。

  世纪的帷幕拉开之前,泥泞的山村里,已经生发出划时代的力量。

  这些偏远的村落里没有高深的文件,更没有改革的理论,有的只是过好日子、摆脱贫困的一腔孤勇。

  然而也正是这朴素的热情,拉动了整个国家改革的潮涌之势。

  而这个国家,也在改革的宏伟征程中,回望这片深沉的土地,反哺着土地上,认真生活的人们。

  2002年:从土地获得的,终将反哺于土地

  土地的生机在改革之后越发蓬勃,但辛勤耕耘的人们,从土地上的获取却并未随之增长。

  不少村民种了一年的地,反而欠了村里的税费,孩子们由于没钱上学,只能外出打工。甚至有地方的村民说,“我情愿去坐牢,也不愿当农民。”

  1997年的春夏之交,因农业税而起的抱怨在湖南武冈的一个村子,却消失不见了。

  这一年,武冈把试点了两年的“费改税”,推广到了全市的17个村镇。

  这种统筹提留费改为征收“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的做法,让武冈村民们的负担总额,比1996年减少了210.8万元。

  乱收费、收不上费的情况大大减少,村民们的余钱渐渐多了起来。

  到新的世纪之初,武冈的农民们,已经不会再被税费困住手脚,收入大步向前。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湖南省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正为湖湘大地上的每一座村落,带来政策的红利、也带来改革的反哺之心。像武冈一样的村落,正越来越多地放开手脚,融入改革的大潮。

  就像十几年前的那场生发于田地的改革,这一场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依旧自基层始,再由中央试点,扩大到整个中国。

  “每一粒粮食都是自己的了”的美好愿望,诠释着改革的初心,也点亮了改革的前路。

  2005年:新的乡村,新的“乡愁”

  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富裕之后的乡村里,落地生根。

  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变很快发生。三湘大地上无数个村落,开始向着新的乡村出发。

  衡阳那个曾经“藏于深闺无人知”的雨母山镇幸福村,再也不见昔日用脚踩出的羊肠小道和泥路,公路、太阳能路灯蜿蜒在村组之间,中心广场、徽式房屋把村子映衬成画。

  大山深处的村庄,也过上了现代化居民生活。

  趁着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更多像幸福村一样的乡村走向了“幸福”——浏阳金田村,土砖房成了乡村别墅,房前屋后的泥泞成了花红草绿;安乡仙桃村,水窝子成了荷花遍地的美丽乡村……

  从公路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学校公园的建设,让大山深处的村庄,也过上了现代化的居民生活。

  在改革开放的带领下,乡村从曾经的落后贫穷,到如今生态美丽,这是中国改革脉络的缩影,也是改革的一个成果节点,接下来,一个美丽的乡村中国,即将重新出发。

   文稿/雁丘  动图/一水  朗读/曾珊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10/25/47592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