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军民融合当以人才为先

来源:红网 作者:王度阡 编辑:田德政 2018-09-29 20:51:13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8日,2018衡州经济论坛之“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创新与发展”专题论坛在湖南衡阳举行,主讲嘉宾带来军民融合前沿知识大餐,理清了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新途径、新技术、新举措,并为衡阳建言献策、把脉开方。

  军民融合发展一直是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走向和趋势,也是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重头戏”。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有力支撑,事关国家安全和改革发展全局。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推进,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应运而生,成为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要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融合,这其中人才融合是军民融合关键和重点。“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要持续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数量足够、素质优良、技术一流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有人干事,方可成事,若是少了人才支撑,国防改革的大事业必然岌岌可危,军民融合大战略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建国以来也一直都是湖南乃至全国的军工大市,军民融合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衡阳更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核工业基地,被誉为“核工业的摇篮”。因此,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有先天优势的衡阳,必须要有强烈的战略责任感,要有敢为人先的战略担当,要在军民融合发展中一马当先。然而,推进战略,唯在得人,要想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蹄疾步稳、走在前列,还必须要打造一支能冲锋、能战斗、能干出成果的优秀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军民融合领域的精兵强将。

  神舟飞船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使中国人实现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梦想;北斗导航和风云卫星,让我们拥有了太空中的“千里眼”和“精算师”;C919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我们国家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多丰硕成果,然而在这些军民融合成果中凝聚着的是无数科技人才、军工人才的汗水和心血,若没有这些技术人才的努力付出和辛勤奉献,在一些技术领域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也不能会有这么多在世界上排得上号、拿得出手的科技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要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人才就是军民融合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没有人才的融合作为基础,军事、民用这两个领域的产业、技术等就很难合作在一起,很难融合在一块。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必须要从人才入手,在培育军民两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上下功夫,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产业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此外,还应促进军事领域人才和民间技术人才互相转换、互相使用,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形成军为民用、民为军用、军民互用的开放格局。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已成必然趋势。军民产业融合发展,无非是“军转民”和“民参军”这两种模式,必须要稳步推进“军转民”开放创新,着力突破“民参军”机制创新,要让一些不涉密的军用产业、军用技术,尤其是军事人才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民间人才参与到军工产业的发展当中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军、民各自在人才上的优势,互利互惠、互相促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顺势者昌,得人者兴。国富民强离不开人才,行业兴旺也离不开人才。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要树立“人才为先”的战略思维,唯有人才队伍建起来、强起来、壮大起来,才能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更可持续的后劲。

  文/王度阡

来源:红网

作者:王度阡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9/29/474144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