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百年大计”,反对“拆拆建建”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邬庆霞 2018-07-18 16:29:0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湖南日报就“反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切实际现象”,接连刊发了三篇评论员文章,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可谓针砭时弊、有的放矢。有关城市建设的一系列乱象,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如今,中国正进入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新阶段,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必然趋势。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个性,无论是五千年的世事变迁,或是三百年的繁荣昌盛,都在岁月中慢慢沉淀下来,成为了这个地方的永久性标签、历史性纪念。因此,城市规划是百年大计,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关系着人与自然、时间与空间、生产与生活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谋划长远,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不仅要从宏观层面谋划好城市格局,梳理好城市脉络,处理好产城融合、城城融合、山城融合的各类空间关系,也要从微观层面注重生态宜居、地方特色、人文历史,切实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点滴需求落实到城市规划中去。

  然而知易行难。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许多地方依然没有走出重复建设、千篇一律和大拆大建的怪圈,依然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张书记建了李书记拆,王书记来了再建设”。城市建设中的这些“怪现象”和“新时尚”饱受诟病,引来颇多争议,严重违背了城市建设的规律,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说白了,是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出了严重偏差。一些地方的发展观念还停留在追求GDP数据上,不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考察,盲目进行工程建筑开发,最后导致建筑半途而废或者建好了却没有用。于是,就出现了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

  更为关键的还在于有些官员认为,为官一方、治理一城,必须要整出点动静来。如果几年任职波澜不惊、原地踏步,不但脸上无光,提拔恐怕也没有自己的份。而要取得政绩,走城建之路是一条捷径。

  于是,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早出政绩,便在“1-1=2”的“怪胎”中大兴土木,即建一座建筑,拆一座建筑,得到的是两件政绩。一时间,旧城拆迁、修建新城,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当地的地价、房价连同GDP、财税收入也随之一起飙升,城市面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了。

  殊不知,这是一种瞎折腾、大浪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约为4.6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成本1000元计算,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就达4600亿元。其中,因形象政绩等原因严重不合理拆除的占55%。这种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对于我国本不充足的经济发展资源来说,不只是浪费问题,更是对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虽然我们的城市与以前相比已是日新月异,而且当下又与时俱进开始了崭新的谋篇布局,但是有些城市也被搞得面目全非:房子漂亮了,文化丢失了;道路宽阔了,反而没有安全感了;小区绿树成荫了,偏偏可以坐在一起聊天的地方寸土不留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理念,既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为我们搞城市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实践证明,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发展来不得急功近利,城市建设不能搞“大跃进”,必须坚持“百年大计”,坚决反对“拆拆建建”。为了避免“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规划没有变化快”“规划变成鬼话”等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坚决遏制“GDP崇拜”和贪大求洋心理,绝不搞大拆大建和建了拆、拆了建。制定规划时,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于长远,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力争在多少年内不落后。同时,要力戒朝令夕改,保持规划连贯性,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让人民群众说了算,而不是少数领导和专家直接“拍板”。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也只有这样,一个地方的发展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文/吴展团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邬庆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7/18/468320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