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思践悟上海行|武深树: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

来源:红网 作者:武深树 编辑:邬庆霞 2018-06-25 14:57:0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我国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其聚集产业发展、推进创新创业、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管理、传承红色文化、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有着一系列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2018年6月10日至15日,湖南省委党校组织第54期中青班学员到上海进行异地学习。一周时间,大家近距离、全方位感受上海,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收获良多,启发很大。第5党小组学员、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武深树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了一周时间的所学所思所见所悟,辑为《学思践悟上海行》,今天为第五篇。

  2018年6月14日,星期四,晴

  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

  浦东,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从此,浦东按下开发开放的快进键。到去年,浦东新区GDP达到87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5家,占全市一半。

  这次到上海学习,党校邀请浦东新区区政协原副主席邵煜栋给我们上课,讲述浦东开发的历史和经验。邵老是1990年第一批参加浦东开发的成员之一,参与了浦东开发开放建设全过程。邵老说,28年前中国在浦东播下了开发开放的“种子”,28年来浦东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邵老如数家珍:1990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第一个金融贸易区,1995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200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3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共创造了28项全国“第一”。一次次破冰前行,一次次化蛹成蝶,浦东新区迅速成为享誉国际的中国“改革样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的先行者。

  邵煜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28年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成功经验。邵老说,浦东新区从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到探索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再到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直到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的改革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探索了路径。

  开放是发展之本,创新是发展之魂。听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专题讲课,大家感叹浦东28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放史。我们学习浦东的开发开放经验,要进一步坚定省委提出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要结合工作实际,推进科技、产品、文化、制度、管理“五个创新“,促进外事、外资、外贸、外经、外宣“五外融合”,实施对接500强、对接“新丝路”、对接自贸区、对接湘商会、对接“北上广”“五大行动”,全方位开发开放、全方位后发赶超,实现开放强省发展目标。

  永远的精神家园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去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议旧址。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这次上海异地教学,安排我们瞻仰党的“一大”会址,追寻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接受精神家园的洗礼。我们在离“一大”会址不到500米的黄陂南路下车,经兴业路步行至会址纪念馆。纪念馆保持着百年前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原有风貌,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上有矾红色雕花,黑漆木门上配有一对铜环,门框四周是米黄色石条。大楼外表虽然只是普通上海居民石库门式风格,却凝聚着不平凡的底蕴。

  走进会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的巨型铜雕。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明了方向,最后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为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有的成为共和国的缔造者,有的背信弃义叛党成为敌人,有的脱离出党又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听着导游对每位“一大”代表的介绍,大家感概:革命洪流,大浪淘沙,只有相信真理、坚持真理,才能敢人为先;只有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才能不断前行;只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才能勇夺胜利。

  铜雕的左侧墙壁上悬挂着巨幅中国共产党党旗,来此参观者大多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一拨又一拨共产党员排队宣誓,一位同行者说,“在这里感受的是信仰力量,汲取的是出发动力。重温入党誓词是再次警醒自己,再次庄严承诺。”共产党人必须对党忠诚、矢志不渝。

  纪念馆的二楼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专题展厅。大家拾阶而上,依次参观。展区分“序言:起点”“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英汇聚、开天辟地”“尾声:追梦”五大部分,用文物、图片、艺术品、多媒体等多种陈列手段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有1920年8月第一版和9月第二版的《共产党宣言》,有1920年11月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内部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有毛泽东在上海期间发表在《天问》第23号上的文章,有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长陈潭秋签发的《五百斤借谷证》,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青铜雕塑,有中共“一大”会议会场的巨型白铜雕塑……一份份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一个个再现原貌的模拟场景,我们用心体会、细细品味,从中品读党的初心。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一楼的“一大”会议室原址。那是一间楼下的客厅,18平方米左右,室内陈设均按原样仿制。雪白的墙壁,朱红的地板,窗明几净。中间放置着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方形会议桌,桌上放着茶杯与火柴盒架,桌周围有12只圆木凳,东、西两侧靠墙各摆着一只茶几和两把椅子,整个会场显得十分庄严。就在这间小屋,我们共产党的先驱们,手握真理,把理想变成了现实,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就在这间小屋,我们从后门走到前门,再从前门回到后门,仔细端详着那一张张小桌小凳。时光仿佛回到了1921年,我们仿佛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当时的会场现场,仿佛实实在在聆听到了当时代表们的慷慨陈辞。

  参观结束,走出会议旧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边往外走,一边抚摸旧址的灰色墙壁,脑海里回荡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的谆谆教诲:“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一大”会址参观,刻骨铭心;“一大”会议精神,铭记在心。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遗志,坚定信念,忠诚担当,永远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永远保持我们的不变初心。

  文/武深树

来源:红网

作者:武深树

编辑:邬庆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6/25/46623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