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村务公开”落子,走活乡村振兴大棋局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夏熊飞 2017-12-01 18:04:33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大刚结束,湖南就紧锣密鼓地部署开展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掀起一场“村务公开栏革命”,力求村务公开栏内容透亮、式样漂亮,让群众心里敞亮。12月1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村务公开‘亮栏’行动”融合报道专栏,关注进程、解读政策、挖掘典型。

  最近,湖南召开全省规范村务公开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推进村务公开。村里的钱怎么花、项目怎么建、惠农补贴如何发、贫困户帮扶情况、低保户名单以及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大家关心的问题,都要按规定公开。

  亮家底、晒村情,谋制度、立规矩,小小村务公开栏,构架起村级民主监督的大格局。

  把公开栏当抓手,把村务公开当支点,党的十九大之后,在全国基层治理层面,这算得上极富特色的“湘声”夺人。一项具体“小工作”,抓出如此“大动静”,有人难免会不明就里,亦有人难免误以为小题大做。

  湖南省委、省政府解释得很明白:这是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重要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全省按照党的十九大新要求,抓住村务公开这个“牛鼻子”,推进农村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这里其实有三个逻辑关系:第一,村务公开自古即非小事。俗话说,公道不公道,公开就知道。阳光既是最好的防腐剂,亦是最好的告白书。古人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某种意义上说,便是强调基层治理的和谐有序。有了村务公开,基层风纪就会清朗很多,起码,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第二,村务公开有新路要走。《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村务公开栏工作的通知》明确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总目标是,坚持问题导向,打通政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村级部门是最后、亦是最大的症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理,公共治理现代化进程如何,关键还是看老乡们怎么说。

  第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规范村务公开,长远而言,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点睛之笔。

  熟谙以上背景,大概才能更好理解湖南在推进村务公开规范化进程中的初心与旨归。

  “小小公开栏,身板小、占地少,却蕴含巨大的力量。”这份力量,是基层民主的聚合之力;这份力量,是基层治理的升级之力。在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中,“湖南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较真:一是方案较真。顶层设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从小小公开栏入手,细化到标准样式、合理字号等,甚至贴心要求“以老百姓的语言公布,不要用打印纸,打印纸字一般比较小,字小了看不清,影响宣传效果”……凡此种种,细致入微。

  二是进度较真。按照《通知》要求,12月底前完成村务公开栏的安装设置,规范公开财务、项目、保障、政策、村干部、其他六个板块的内容。规定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度公开的要明确到具体公开时间。充分运用“互联网+村务公开”手段,建立“线下与线上”互动的公开机制。大公开、大透明,定时定点,定人定岗,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全省村务公开真正规范、常态、长效。

  三是监督较真。建立完善“省指导、市协调、县为主、乡负责、村实施”的工作机制,将村务公开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的绩效考核,纳入对村干部的年度考核。拒绝花架子、禁绝装样子,把丑话说在前面,在问责摆在明处。

  “行成于思毁于随”。有了方向和目标,有了力度和态度,以钉钉子的精神将之推进下去,小小支点自然可以撬动大愿景和大版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的制度性安排,村务公开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抓细抓实、善作善成,这项事关脱贫攻坚决胜成败、事关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之大计,必将在三湘四水化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础性、常态化的制度新风。

  文/邓海建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12/01/44911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