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董成:湖南建设生态强省的路径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董成 编辑:王俞 2017-10-17 17:53:1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本文系第三届绿色发展论坛上,湖南城市学院讲师、论文征文一等奖获得者董成所作的发言。董成认为,建设生态强省,湖南要沿以下四条路径强力推进:一、提升生态经济整体实力,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的生态经济体系;二、提升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夯实生态强省建设的生态环境体系;三、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完善生态强省建设的社会共治体系;四、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保障能力,构筑建设生态强省的政策支撑体系。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作者董成(左)颁奖。

  近年来,湖南坚持以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攻坚工作成效显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建设生态强省的条件已经具有扎实的基础。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推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美好。我认为建设生态强省,湖南要沿以下四条路径强力推进。

  一、提升生态经济整体实力,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的生态经济体系

  1.加快绿色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建设生态强省必须把两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快绿色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建设,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2.坚持两型产业发展,确保生态资本保值增值。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要以改善森林结构、改良森林树种、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为重点,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林权交易、林业碳汇四大林业新业态,打造湖南林业的新增长点。

  3.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商贸金融等优势产业,引导高端产业集聚,探索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发挥湖南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比较优势,通过加强绿色科技开发和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更好地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绿色需求,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节能环保产品。

  二、提升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夯实生态强省建设的生态环境体系

  1.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综合运用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立足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全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2.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一号重点工程”向纵深发展。要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实行源头严控。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屏障。

  3. 巩固湖南的绿色优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优材更替等绿化行动,让湖南森林由穿“衬衣”向穿“棉衣”跨越,推动湿地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修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4.坚持绿色原则,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以产业绿色转型为主攻方向,以整治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经营模式,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从城市和乡村筑牢生态强省建设。

  三、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完善生态强省建设的社会共治体系

  1.全面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生态文明和环保科技知识,引导人民群众加深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完善公众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开展典型创建活动,形成绿色示范带动效应,推进生态强省建设。

  2.建立健全水、土壤、大气防治体制机制。认真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构建污染治理体系, 强化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3.加强洞庭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强调:解决洞庭湖治理问题,要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第一要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履行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要以“河长制”为切入口,深化标本兼治,坚持当前和长远、预防和整治、水下和岸上、政府与企业、部门与地方、干部与群众一起抓,共同保卫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四、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保障能力,构筑建设生态强省的政策支撑体系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尽快出台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绩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并用绿色发展引领政绩。

  2.建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机制。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严格产业准入退出机制,构建两型采购、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体系,实现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将绿色化全面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绿色转型。

  3.建立生态补偿和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不断拓宽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作用,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4.健全公众参与生态强省建设机制。建立由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民间组织、公民个体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的、多部门的治理主体队伍,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推动生态强省建设的浓厚氛围。

来源:红网

作者:董成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10/17/44497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