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135”工程,看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2017-09-16 16:47:34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雨花区机器人集聚区。

  杜家毫同志2014年在郴州提出“135”工程(重点扶持100个创新创业园,新建30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企业),短短3年,这些目标,在三湘大地变成了现实。一幢幢厂房雄姿英发,成为了新的“湖南名片”;一个个在经济界、商业界叱咤风云的湖南老乡,操一口充满茶子花香的湖南口音,回来创新创业;一个个新兴产业,如小鸡孵化,经过一段时间金鸡独立,以高亢的“喔喔”之声,报晓湖南经济的利好消息。“135”工程,以它砥砺奋进的岁月,诠释了湖南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作为中部内陆省,湖南在近现代,以其思想的新锐、文化的自强不息,刷新了中国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既保持政治文化的敏锐性、先进性,又补齐经济短板,厚植经济优势,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怎么样克服经济低迷状态,让经济的回旋空间巨大,让资本的精灵在各行业领域腾挪翻转,让开放型经济催生湖南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发展,是湖南人民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是湖南的主政者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十一届省委庄严地提出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这个战略体大思精,内涵丰富。现在回过头来看,“135”工程从指导思想和逻辑上,与这个战略紧密联系,从实践效果来看,可以说,是这个战略的生动注释。总结“135”工程实施的有益经验,将会使这种战略,在实践中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必须在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用好用活市场机制。据媒体消息,为了推进“135”工程,省里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省财政拿出了30亿元财政资金。各地把标准厂房的建设当作“筑巢引凤”的重点,不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工业地产,而且以实际行动支持园企共建、园区新建。标准厂房的要义是标准,外地的企业家看中的就是这个标准,这直接导致了签约率的直线上升。过去招商引资时,忽略了这点,要求企业入园时,自购土地,企业家在征收拆迁、自建厂房的过程中,忍受了白眼,招惹了麻烦,支付了疲倦,这使他们的创新创业梦想大打折扣。而用好用活市场机制,为企业家入园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这可以为园区的发展埋下良好的伏笔。

  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做好建链、补链、强链工作,做到链链相连,环环相扣。在当代,“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已淘汰了。而一个产品更注重每道工序的精彩精确,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链,而这样的链可以成为一个企业,而每一个企业在做好自己链的同时,要善于合纵连横,这就是建链。要善于查漏补缺,让高附加值补低附加值,这就是补链。更要善于加强内功,百炼成钢,这就是强链。一个园区,把这些工序的链集中起来,集聚发展,抱团发展,就会形成园区的规模。而作为政府,在引进一家企业时,更要上下联动,尽量寻找产业的上下游,让其充分互动涌流。这是改过去的“大呼隆招商”为“精准招商”的重要一环。这几年,湖南新形成113条新产业链,引进延链、补链类项目1064个。

  必须充分发挥湖南老乡的激情和潜能,让天下湘商共襄伟业。“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是这些年来各地做的一件事。当今湖南有很多老乡,在外地打拼,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们也想报效桑梓,如何把这些老乡引进回来,需要诚心,也需要智慧。长沙雨花区现在成了全省机器人的产业集聚区,瑞森可机器人,驰众机器人……150多家机器人及配套企业在园区注册,其中相当部分都是湖南老乡,他们在沿海把机器人的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现在带着他们的生产线回家乡,完成报效桑梓的华丽转身。也许,他们是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来的,让我们倍生敬意。

  “135”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它在湖南大地引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催生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使湖南经济有了“恢恢乎,游刃有余”的空间,同时,它对接“一带一路”,促使湖南的内联外资和对外贸易指数不断攀升,使开放平台不断完善,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湖南样本增色添辉。相信通过“135”工程,湖南由“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迈进的步伐加快,湖南成为开放高地的景观指日可待。

  文/龚鹏飞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9/16/442774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