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雨凉山河,人心恒温丨7月6日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2017-07-06 00:25:50
时刻新闻
—分享—

今日关键词:防汛

  当湘江畔的怒吼归于平静,当屋顶旁的游鱼重回江河,当大堤平复、屋舍重现,那丢失了的笑容,该如何重新填满?

  水,润泽着万物生灵。

  从赤地荒日,到炊烟流水,从共工怒触不周山,到女娲炼石补漏处,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奔腾的江河流成了海。它幻化成温顺的母亲模样,把大地上的孩子哺育。逐水而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一条条河道边,演绎着与水共生的故事。

  然而,不时露出狰狞獠牙的它,却也一次次地展现了自己的暴虐所在。6月底,一场从天而降的“水祸”,让潇湘这片土地陷入了意料之外的苦痛之中。

  黑云压城,暴雨袭湘。

  截至7月4日上午10时,暴雨洪涝自然灾害共造成湖南省14个市州1145.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转移安置145.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5.6万人,倒塌房屋1.3万户3.86万间,严重损房1.27万户3.89万间,一般损房8.53万户20.5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79.6千公顷,绝收面积11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94.7亿元。

战士们正在搭建“沙包路”。

  数字未免冰冷,概况总显抽象。用更为柔软细微的视角,去打量这片被“水祸”缠绕的疮痍之地,或许,你更能理解那些受难者的掩面沉默,理解他们为何动情悲泣。

  那是一夜之间、家舍尽毁的绝望。

  满世界都是水。暴雨打湿了鸟翅,冲锋舟划过树梢,奔涌的浪在街巷呜咽。农家小屋里不见炊烟,不再有老人的慢语叮咛,不再有晃荡的童稚笑声……那是一家家老少的流离失所,是一座座避风港的颓然坍塌。

  稳然安坐的杜甫江阁,面对着湘江中一直上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大洪水,不得不卸下了镇静,满腹忧患。

  但侵城的暴雨中,我们,还有着四处奔走的你。

  7月1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先后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公安厅,现场指挥调度防汛抗灾各项工作。随后几天,还分别奔赴望城、岳阳等地区督导防汛救灾工作。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上午赴湘潭检查防汛工作,中午参加在省防指的会商,下午又奔赴受灾严重的益阳桃江、资阳防洪抢险一线……

  党员干部、武警官兵,每一个人都沉默却快速地奔向自己的位置。因为他们知道,在浑浊的洪水中温暖人心,是他们的使命。

矿泉水就着馒头,就是一顿饭。

  当一个个武警官兵从齐胸口的洪水里背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当党员干部走近管涌,以身堵水……

  当国防科大的150名大四学生在抗洪前线,度过了自己的毕业晚会;当企业家们拆了墙,把村民家的洪水引入自家产业园……

  当在湘企业向洪水肆虐的地域伸出援手;当堤坝周边的商贩送上免费的盒饭与矿泉水;当年过八旬的老太,给暂时休息的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搬来板凳;当村民们悄悄在战士休息的地方点上蚊香,摆上西瓜和热茶……

  “他们记住的不是淋过的大雨,浑身的泥水,磨破的双手,经过的种种艰辛。他们只记住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肩上的使命责任,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让他们充满力量,忘了伤痛,更加一往无前。”

  灾难在此时,是凝聚共识的契机。

常德:暴雨洗出“最美天空”。

  无人渴求,以多难的形式来兴邦。但当水祸来临之时,幸而得见的,是共识的凝聚,是行动的齐整。迎着相同的目标,无论高居庙堂者,抑或贩夫走卒,同频的脉动,响彻湖湘大地;温热的双手,伸向了每一寸湿冷的角落,拭去了苦难者的眼泪。

  那些丢失的笑容,也在伸出的一双双手间,重新浮现。

  雨凉山河,而人心恒温。

  文/雁丘

  【“品读”专栏2017年第41期(总第95期)】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06/43487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