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在网络的洪流里,泊一叶扁舟丨7月2日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2017-07-02 21:41:46
时刻新闻
—分享—

今日关键词:网络作协

  简嫃说,世上只有两种土,是值得用血脉贲张的手掌去抓紧的:一是故国家园的乡土,一是心灵净土。

  而文学,或许是这世上能通达两者的唯一路径。

  人活于世,总需要立于土地之上,才能获得心内安宁,才能用脚步丈量出一条比岁月更久远,比星辰更幽邈,比磐石更坚固的路。

  但无论走得多远,故乡的土,都是铸路的基石,心灵的净土,都是前行的力量。因此即便淤血在掌,即便前途万难,贲张的手掌也未曾有过片刻放松。

  那是不能丢掉的行路之根本。

  可故乡的土并不总是触手可及,心灵的净土也会蒙上阴霾,陷入迷惘。当行路颇难之时,文学,便成了一束点燃心底的光,一路探照前行的路。

  这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古今皆然。孔子写尽世情,把文明古国读得青丝尽褪,复又遍地葱茏。鲁迅先生形容文学是“撄人心者也”,他的写作就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当内心的块垒变成笔下的文字,他的力量甚至成了“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

  千百年来,文学塑造着我们的内在自我,塑造着我们的情感结构与思维方法,也塑造着我们观察与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那些流传的诗句,镌刻在我们内心深处,也塑造着我们对家园故土、慈母白发、春闺遥望的诗心。

  《白鹿原》在题首引用巴尔扎克的话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秘史”是什么?李云雷说,这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就是我们平常看不到摸不着但又制约着我们的思考、语言与行动的前提,只有借助作家、诗人、艺术家的创作,才能让这些东西得以显影,才能让我们深刻地感知到,并将之纳入思考的范围之内。

  在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人,可以看到生动曲折的故事,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整体氛围和世道人心。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它照亮个体前行的路,更映射出家国前行的方向。

  好的文艺作品,能够通过观照现实生活,书写时代气象,提振国民精神风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当文学的力量跨进互联网时代,当复杂的思潮冲击着文艺工作者,就更需要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站稳脚跟,秉持定力,以好作品为介质,讲好中国故事。

  从笔端到键盘,无数辛勤的网络文艺生产者,或聚或散,或明或暗,其实早已在中华大地的上空,点亮了一副绝美“星图”。这个时候,以个体为伍的网络作家们,尤需一个“家”,一个在前行的时候给予力量,给予温暖的所在,让他们在网络的洪流里,登上一叶扁舟。

  于潇湘这个以文化湘军闻名的省份而言,成立网络作协,给网络作家们一个“家”,更显得迫切。正如知名网络小说作家妖夜(黄雄)说的,“湖南网络作家一直没有一个家,很多网络文学大神不断地被挖走、流失,我们很痛心,所以我们致力于把这件事情做好。湖南网络作家协会要成立了,所有的湖南网络作家都非常高兴。”

  于远处,必有花开。7月2日,湖南省网络作协,张开了她的双臂,用怀抱,温暖每一个归家的稚子。从作协到网络作协,不忘每一位优秀作家,既是对他们身份的接纳与明确,也是对他们力量的肯定与鼓舞。

  可以静待的是,“湖南好故事”的文明卷轴,将在众多笔与指的疾挥敲打中,变得更为绵长悠远、恢弘壮阔,感召每一位迷茫的行路者。

  文学的力量,将以更为绚烂夺目的光芒,穿透迷雾,跨过山海,照亮人心。

  文/雁丘

  【“品读”专栏2017年第39期(总第93期)】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02/43435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