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莲玉: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湖湘工匠

来源:新湘时评 作者:刘莲玉 编辑:许敏 2017-05-12 09:33:0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刘莲玉

  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唯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湖湘工匠,以品质革命助推“制造强省”战略,为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工匠精神是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深化和提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重简单劳动、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是一份精益求精的坚守、一份专业专注的责任。

  我国工匠文化源远流长。从四大发明到丝绸、瓷器、茶叶,从庖丁、鲁班、黄道婆再到“百年老字号”张小泉、同仁堂,个个都是工匠精神的典范。特别是在湖南人身上,更是传承了工匠精神的独特基因:一方面,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等可贵品质,以及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无一不与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湘绣、湘瓷、菊花石雕等举世闻名的传统工艺,中车株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享誉中外的知名企业,都是彰显工匠精神的“湖南名片”。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湖湘工匠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竞争力的根本。提升产品质量关键在人,再先进的设备都得靠人操作,人的素质提高了,产品质量才能提升。只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广大劳动者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改进工艺、完善细节,通过一钉一铆、一丝一毫地打磨,才能创造出适应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的产品,从而补好供给“短板”,缓解供需关系中的结构性失衡,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但湖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不相适应,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技能人才结构不优,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加快建设一支与新常态相适应、与新动能相匹配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努力打造更多湖湘工匠,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契机加快培育湖湘工匠

  中央深改组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党中央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释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强烈信号。产业工人是职工队伍的主体,要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契机,加快培育湖湘工匠,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落实依靠方针,让产业工人尤其是湖湘工匠政治上有地位。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要坚持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抓好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体现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落实,让包括工匠在内的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在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评选劳模时,向工匠倾斜,让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翁、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享受应有的尊荣,奏响崇尚劳动、尊重工匠的时代主旋律。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产业工人尤其是湖湘工匠技能提升上有路径。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着力改变“重普教、轻职教”现象;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纳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建设,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健全政府、企业以及培训机构等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终身培养体系,拓宽和丰富工匠培养的机制和渠道,着力解决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晋级难等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让产业工人随时可学随地可学,让更多的湖湘工匠脱颖而出。

  完善制度机制,让产业工人尤其是湖湘工匠职业发展上有通道。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改变以官本位为核心的“独木桥”式的人才成长发展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多层次立体式、互联互通的职业发展通道,设立“首席工匠”“技术带头人”等根据技能人才特点量身打造的晋升职位,让技能人才在双向或多向选择中动态发展;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股权和期权激励机制,建立特殊津贴,实行特殊奖励,建立体现技能水平的收入分配和福利待遇制度,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制度,解决技能人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问题,使技能人才能够通过自身所长,同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一样享有较高地位、丰厚待遇;要为湖湘工匠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和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建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让湖南工匠在成就事业中增强职业自豪感。

  加大维护力度,让产业工人尤其是湖湘工匠权益上有保障。要加强源头维护,争取制定完善与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要突出抓紧出台促进工匠培育的配套政策,实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社会政策的有机联动。要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他们的劳动经济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等等,让包括工匠在内的产业工人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工会组织要积极为更多湖湘工匠脱颖而出铺路搭桥

  工会是产业工人的“娘家”,是产业工人的“大学校”,教育引导产业工人不断提升技能素质,工会组织责无旁贷。各级工会要抢抓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湖湘工匠中展现更大作为。

  加强思想引领,使工匠精神成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价值准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将工匠精神内化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深层内核;要加大激励力度,大力评选表彰更多杰出技能人才,进一步弘扬劳动价值,使技能人才享有应有的社会尊重;要提升产业工人自我认同,鼓励广大产业工人把职业当作事业,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

  搭建平台载体,拓展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空间。要回应产业工人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将工匠精神和工匠人才的培育贯穿于工会活动的全过程,开启普通产业工人到湖湘工匠的“绿色通道”。近年来,各级工会主动作为,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在技能培训上,陆续开展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技能竞赛上,形成了重点工程、工业企业、服务行业和“女职工”芙蓉杯“四位一体”竞赛模式,每年有400多万名职工参与;在技能提升上,设立了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技能领军人物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了“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技能传承格局;在科技创新上,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湖南省职工科技创新奖,连续开展了三届湖南职工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为一线职工提供创新舞台,让一线职工的发明创造走上“星光大道”。由资兴发端,向全省推广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工作品牌,成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育湖湘工匠的重要抓手。

  推进政策制度落地见效,让工匠精神在三湘大地永续传承。要认真抓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贯彻实施,抓好相关政策协调和监督检查,在政治保证、制度落实、素质提高、权益维护等方面精准发力;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积极争取各方面重视支持,形成培育工匠的工作合力;要通过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视察等多种方式,对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情况、职工技能培训情况、体现技能的薪酬分配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确保有利于工匠培育的制度机制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引导全社会尊重、重视、关心工匠的培养和成长,提高湖湘工匠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让湖湘工匠成为湖南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金名片。

  (《新湘评论》2017年第09期)

来源:新湘时评

作者:刘莲玉

编辑:许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