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由“世界之窗”想到“中国古建筑大观园”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夏熊飞 2017-04-08 21:51:14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全国各大城市,常见“世界之窗”(人造世界建筑景观),在长沙、深圳都有。厦门的鼓浪屿还有一个“万国园”。其实“人造世界景观”也好,传承保护世界文化也罢,这都没有什么不好。但笔者一直想,“中国之窗”或“中国建筑大观园”又在哪?

  近日,笔者在湘西泸溪县浦市镇竟然真的发现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古建筑大观园”“活化石”,这里尚有保存完好的包含各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据土生土长对当地历史颇有研究的80岁老者章明非老先生介绍,历史上这里曾有多达一千多栋,集全国各地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虽然如今只保留下了62栋,但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中国之窗”可以说是稀世珍宝。

  笔者由此想起了去年为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献计献策,省委宣传部主办了推选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活动。湘西自治州委书记叶红专关于湘西州创新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体制机制调研报告就入选“十大金策”。叶红专在这一“金策”提出了,要坚持规划管控与保护整治并重,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等建议。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保护,不要说62栋,恐怕6栋也没有了。但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划与开发利用,恐怕己保存的62栋“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个稀缺的“中国古建筑大观园”。人们通常知道“乔家大院”,却不知道与之齐名的“吉家大院”。《辰州府志》载,明清时期山西一位吉姓商人来到湘西泸溪县浦市,在此经营木材生意,成为当地十二大家族之一,吉家大院就是其家宅。

  那么,为什么全国各地、各民族风格的古建筑,会出现在如今看来相对偏远的湘西泸溪县浦市镇呢?

  史料记载,浦市是历史上沿沅江进入湘西苗疆的前哨,水运、驿道的节点,往来繁忙,盛极一时。浦市是大湘西古代通往外界的水路和通向苗疆的山路的最佳结合处,是通达川、黔的重要驿站。浦市古建筑群是外来乡土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典范,是我国多民族大融合的实物见证。自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在这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古镇里,就修建了三条商贸古街、六座古戏楼、拥有十三省会馆、二十多座货运码头、四十五条巷弄、五十多家封火墙窖字屋、七十二座寺庙道观、九十多个作坊。因商贸繁荣、文化融汇,宗教交流,生意兴隆,故有“小南京”之美誉。

  如何做好保护与开发这个历上的“小南京”,如今的“中国古建筑群大观园”,正是湘西决策者正在思考与实践的“大课题”。对此,叶红专表示,全州上下正在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州委决策部署,将文化的保护与美丽湘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挖掘开发、宣传推介“三篇文章”,加强古城古镇古村、历史遗迹、传统民居建筑的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基地、传习所和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可以想像,有了科学的决策、规划、开发与利用,泸溪的这一“中国古建筑大观园”,定会和“世界之窗”一样,受到海内外游客的追捧。

  文/唐学伟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4/08/42604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