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新年特辑:酡红丨年夜饭上的团圆与沉醉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2017-01-25 15:03:15
时刻新闻
—分享—

 

  题记:新年伊始,繁花锦簇。沉浸在过年氛围里的城市乡土,仿佛被一片深深浅浅的红色包裹,绯红、酡红、绛红、残红……每一个行走其间的人,也被这深浅不一的红色感染,眉宇间镀上了喜庆的色彩。“繁花深浅映新年”特辑,带你品析每一种红色所隐喻的新年。

  ——本文系品读“繁花深浅映新年”系列特辑之二

  恰逢新岁,人间复苏。

  一场以食物为名的仪式,正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忙碌而喜庆地上演。

  这是人间百味的集中绽放。

  张爱玲说,桃花的颜色闻得见香气。而对深谙食物艺术的国人来说,一桌鲜美的香气里,分明也看得见颜色。

  百煮翻腾的鸡鸭,带着林间特有的鲜香馥郁,仿佛晨曦投在树叶上留下的光斑,带着微青的黄晕。

  肥美的团年鱼里,是洞庭湖上浩渺的烟波,一叶孤舟伴着摇橹声声,在隐褪的晚霞里刺破粼粼波光,恰似钱钟书笔下给太阳陶醉了的夜色,带着微醺酡红。

  颜色,是味道的另一种记忆。

  在北方纷飞的大雪里,在南方肆意的阳光下,当熟悉的味道与喜庆的颜色重聚,他们知道,这一场关于团聚、关于故乡、关于感激的仪式,再一次如约而至了。

 

  漫长的岁月中,仪式的姓氏未改,隆重依旧。挑拣洗切,煎炒烹炸,每一年,勤劳的妇人们都满怀虔诚,细心筹备。她们将新鲜猪肉置于花椒、干辣子、料酒中腌制,再以清香的柏树枝小火温熏,当时间的手抚遍肉质的每一处肌理,草木的香气便烘托出了烟熏腊肉这极致的美味。

  古时为了长久保存肉制品的腌制手法,在传承中成了今人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主题。即便如今生鲜随处可买,湘人们仍然保留着先辈的传统,腊月一至,即在对新年的期待中,着手准备腌鱼、腊肉、香肠、糍粑种种年货。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筹备。对淳朴的湖南人来说,这不仅仅是准备食物,更是打捞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

  随着一串串腊肉、香肠挂满灶台,湘人们在满溢的食物香气里迎来了这一场最重要的仪式。提前月余即开始准备的烟熏腊肉终于在今天被端上砧板,切片下锅。滋滋作响的油烟中,瘦肉棕红有泽,肥肉油而不腻,一旁不耐的孩子早已偷偷捏起两片塞进嘴里,溢出满口醇香。

  《尔雅·释》中有曰,“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年夜饭是一年收成的检阅,人神共飨,因此必得隆重、丰盛,才能求得岁岁年年平安。

  他们坚信这是对神灵庇佑的回报,便把一年的感激化作食物,用最简单的方式传达感谢。

  以民礼地,以食敬天。这是他们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一盘盘食物的名字,也都寄予着美好的祝福,合家欢煲寓意着合家欢庆,红烧肉是红红火火,桌上的鱼一定不能吃完,如此才能年年有余。

  对湘中人来说,腊肉的味道,也是山的味道,而湘北人的全鱼宴里,则飘散着洞庭湖上风吹芦苇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父亲早已准备好爱喝的酒,这是他一年的时间里唯一被允许开怀畅饮的时刻,连素日里极力反对喝酒的母亲,也在父亲的撺掇下,捧起小小的酒杯,小心翼翼地抿上一口,而后在辛辣的后劲里吐了吐舌头,脸上泛起一抹酡红。

  一旁的孩子也嚷嚷着要喝,父亲便拿了筷子蘸了酒伸进他嘴里,孩子苦着脸摇头晃脑,窘迫的样子逗笑了一家人。

  一桌丰盛,合家围坐,或朵颐,或畅饮,欢庆融融。这是生活,对他们一年辛勤的回报。

 

  如今生活富足,年夜饭的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酒店定制、出门旅游,甚至大厨上门亲自服务,种种变化不一而足。然而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都是家人的陪伴与畅快的年夜时光,是对一年收获、一年平安的喜悦与感激,是年夜饭上的满足与对来年的祝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酡红,母亲看护着孩子,父亲高声谈论,一旁的老人笑着收拾碗筷,不用多久,新年的钟声就会敲响,又是,崭新的一天。

    文/雁丘

  【“品读”专栏2017年第8期(总第62期)】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1/25/41943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