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守愚:对湖南人民“精气神”的湘学解读

来源:红网 作者:黄守愚 编辑:林旻煜 2016-11-17 00:17:3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11月15日在省人民会堂开幕,湖南人民的“精气神”被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心忧天下”是湖南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是湖南人民的胆识,“经世致用”是湖南人民的智慧,“坚韧不拔”是湖南人民的意志。对于湖南精气神的解读,各有独到的见解。对此,我们从湘学角度理解,在传统学术史上来阐述其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

  心忧天下

  心忧天下是湖南人的忧患意识,也是中华文化优良传统。我们说道德主体的一边是忧患意识,那么另外一边是成德意识。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大量的忧患意识的文献记载,周人革命后,认识到人应当有忧患意识,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此要“以德配天”。天,“於穆不已”,生生不息,稍有不慎,就会失德于天。因此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谨慎,充满忧患意识。在孔子看来:“作《易》者,岂有忧患乎?”即认为忧患意识乃是《周易》作者的主体思想。孔子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而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般人而言,吃不得苦,不易超越种种局限而克服磨难,难以成德。惟有君子、大人、圣贤具有超越性,不畏艰苦,能挺立宏规,树立忧患意识,召唤文化自觉,确保坚定的信仰,走向事业的成功。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道理在此。

  湖南人心忧天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湘中大儒王船山有“即民见天”,天是民之天,天下是民之天下。心忧天下,即是忧国忧民。忧民,一则忧民之疾苦,一则忧民之不成圣。谭嗣同有“以心挽劫”说,以心的力量拯救天下。谭嗣同的天下,是全球万类的天下,“以心挽劫者,不惟发愿救本国,并彼极强盛之西国,与夫含生之类,一切皆度之”。 有心忧天下的意识,就会战战兢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德配天,保证完成时代的使命。

  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典型特色。船山学社社长王兴国老先生认为,较早讲湖南人“敢为人先”是湖南晚清志士杨毓麟。杨毓麟在《新湖南》中认为,屈原、周敦颐、王船山是三位精英人物敢为人先,在各自的领域内开拓创新,赤手撑开一线天,留与世人走。湖湘学派的祖师胡宏强调要“盛德日新”,王夫之主张“性日生日成”,“天地之化日新”,而曾国藩也强调“日新”。日新,日日新,要有成德之自觉,以德配天,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指向善,在各个领域内有不同的呈现。在经济、科研方面,“敢为人先”还尤其摆脱旧有经验的束缚,注重科学的方法论,创新思维模式,不断重复试验。这需要人多读书,有钻研精神,积极进取,创新思维。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或者说软实力,在于全民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这需要“敢为人先”。德国人坐地铁都在读书,夯实了创新思维的根基。湖南人素来有胆有识,在多个方面敢为人先,走在时代的前列,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可追溯到汉代“春秋决狱”,即运用解释学解读儒家经典,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宋代以来,湖湘学派有一个“经世致用” 的传统。也就是重视研究社会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从儒家经义中找到解决重大问题方案,注重社会实践。湖湘学派开山祖师胡安国的《春秋传》《时政论》《治国论》 就是当时经世致用的典范。明末清初,因湖南人王夫之以及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晚清以来,陶澍、魏源、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都是经世学家。曾国藩还有一个“不行架空之事”,也有经世致用的意思。当然,《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科技创新,有利于社会,也是经世致用。所以,继承和创新湖湘“经世致用”传统,首先仍然是熟悉“经义”,今天的这个“经义”是马克思主义“经义”,还有科学的“经义”。“经义”是“体”,“经世致用”就是有体有用。陶澍就曾被评价为“有体有用”。

  坚韧不拔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认为,坚韧不拔,是湖南人的特色,“数千年古风未改”:“吾湘之人,厌声华而耐艰苦,数千年古风未改。惟其厌声华,故朴;唯其耐艰苦,故强。”用湖南方言来说,叫“吃得苦,霸得蛮”。当然,坚韧不拔的定力来自于信仰。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有“以久致胜”说,杨昌济《论语类钞》说:“吾无过人者,惟于坚忍二字颇为著力,常欲以久致胜,他人以数年为之者,吾以数十年为之,不患其不有所成就也。”青年毛泽东《讲堂录》中记的是:“以久致胜,即恒之谓也,到底不懈之谓也,亦即积之谓也。”青年毛泽东称“以久致胜”的坚韧不拔为“达化斋的法门”(达化斋,即杨昌济的斋号)。

  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中说:“湖南人底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无论杨度为人如何,却不能以人废言。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却不是杨度说大话,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二百几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韧不拔的军人!”湘籍共产党人毛泽东等人带领红军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也是湖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体现!

  文/黄守愚(青年学者、长沙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来源:红网

作者:黄守愚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1/17/41379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