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克臣:字无百日功

来源:红网 作者:周克臣 编辑:许敏 2016-08-30 13:37:18
时刻新闻
—分享—


    周克臣(上图)是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湖南省体育局副巡视员,今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此之前,他早早地就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被聘为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推选为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他先后担任过《中国体育报》记者、《体坛周报》社社长、湖南省体委科教宣传处处长、群众体育处处长,当选为湖南省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常委,湖南省体育记者协会主席。

  他爱好书法、摄影和文学创作。出版有报告文学集《脚步》,大型报告文学作品《中国羽毛球在安化》《中华武术急先锋》(合作),理论专集《淡云集》,新闻作品集《方城集—-一个体育记者的记录与思索》,纪实文集《淡云灯影——体育馆路1号三十年笔记》,国家级课题专著《湖南体育现象研究》《县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艺术作品集《周克臣书法集》《周克臣行书艺术》《周克臣书千字文》《周克臣摄影集》《周克臣摄影书法一百图》等,主编各类专集、画册20余部。

  盛夏,红网论道湖南频道以书法艺术创作为题,对周克臣馆员进行了访谈。

  “耳濡目染”,这是一种“兴致”

  论道湖南:有句话说,字无百日功。您的书法很见功力,没有几十年的努力,很难达到如此境界。能谈谈您的书法历史吗?

  周克臣:如果硬要谈我的书法史,恐怕只能用“流浪”二字形容。

  论道湖南:此话怎讲?

  周克臣:我家世代务农,我是从竹子和农具上接触“书法”的。

  论道湖南:在纸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就是在竹片上刻字的,你们家乡古风犹存啊!

  周克臣: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的爷爷认识一些字,冬天,他叫我去为他暖被窝,睡觉前陪他烤火,爷爷便用火钳在灶堂的柴灰上写字教我识。那时己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了,爷爷有了一片竹木杂生林,为防止“小人”偷砍竹子,便用柴刀在竹子上刻下名字,双手横着捏紧刀背,用锋利的刀口在竹青上刻字,随竹子大小任意挥洒,真正的“行书”。爷爷经常带我到林子里去,教我认伯伯、爸爸和他的名字,认出来之后,他甚是高兴:“你有出息哟!”又说:你满满(叔叔)的字写得好呐,水车上的字就是他写的。你大哥的字也写得好。我便去看水车上的字。水车有两丈多长,从头到尾,每个格子间一个字,标准楷书:风调雨顺,国泰平安,××年××置,匠人×××。天長日久,水车板子被水磨损了,乌黑发亮的字便凸了出来。可见墨己入木三分。

  论道湖南:你大哥读了很多书吗?

  周克臣: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幼学琼林》《中庸》,老辈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在我眼里,他是文化人了。

  论道湖南:你大哥写的是什么字?

  周克臣:逢年过节、婚丧红白大事,乡亲们都来请他写对联。谁家买了新斗笠,也要请他写字。斗笠是遮阳用的,用棕和细竹片织成,上半截加了油纸,用黑漆分成四个相等的三角形,涂上桐油,油光发亮,再配上三角形的小铜顶,很有艺术性。谁家买了新斗笠,都要请“写手”写上姓名:姓,写郡望;名,写字不写名。如我爷爷叫周继志,字志高,便写上“汝南志高”,显得文雅。后来我读小学了,每当大哥写字时,我便站到旁边看。每写完一幅,旁边人总要表扬几句,大哥很得意,对我说:这个字应当如何如何写……

  论道湖南:你的爷爷和大哥是你的书法启蒙人呢!

  周克臣:是的!耳濡目染,我对写字就有了兴趣。当时我们上学,用的是毛笔,用碟子磨墨。纸是纯嫩竹手工玉版纸,当地造的,性能类似于熟宣。我上山放牛时,寻找“山货”卖到合作社(商店),换钱买纸买墨。父亲母亲经常鼓励我,凡我做作业写字时,家务事便要我弟弟去干。十来岁时,在当地写字有点小名气。“人民公社”时,队里还安排我去土坎上写石灰标语。

  论道湖南:用石灰在土坎上写字?有这么大的笔吗?

  周克臣:不是用笔,用锄头!

  论道湖南:用锄头写字?

  周克臣:对!一把锄头一箩筐石灰,先用锄头在上坎上把字刨出来,黑体字吧,再依笔划填上石灰,老远便能看见。稍微撒点水,保留时间很长。六十代早期我参加社教运动(四清),那时没有打字机,更别说电脑了,全是手工写字,工作队安排我刻钢版、写复写。文革中写橫幅,几个人一组,拖一台板车,拉上一桶浆糊一捆牛皮纸,一钵子墨汁几根排笔。一人刷浆糊,二人贴纸,我只管写字,流水作业,从街头写到街尾,围观者很多,不说标语内容,只说:“字写得好咧!”1971年初,县里派到农村当公社书记,让我写了毛主席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至今还嵌在渠道的水泥渡槽上。

  论道湖南:你的“书法”很有特色!

  周克臣:这个不叫书法,叫写毛笔字。我当公社书记时,用毛笔在八行便笺纸上给修“湘黔铁路”的民兵(现在叫民工)写了一封很长的慰问信,念信人叫谢石,他看了我写的毛笔字,两人神交了15年,见面后成了文学与书法“死党”,几十年如一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加入了省书协,观摩书家写字,自己心里一阵阵发虚:我这那能叫书法?便将自己定性为“写字爱好”者。退休后,时间充裕了,強迫自己练习“二王”,反复临摹《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行家说,有点书法味儿了!而自己总感到沒有上路,依然在“流浪”。

  “心摹手追”,这是一种“境界”

  论道湖南:练书法,如何才能登堂入室呢?

  周克臣:我是书法“流浪”者,岂能妄谈“登堂入室”?当然,人生快乐,莫过于心留翰墨,俯习寸阴。用一杆笔,写文章,练书画,服务社会。鉴于此,便遵循前贤教悔,“凝心内境 ”,梦想能达到一定境界。

  论道湖南:“凝心内境”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圣教序》中讲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练内功。

  周克臣:是的。要上“境界”,必须“认识”书法,“认识”书法家。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你在前面说了,“书无百日功”。练习书法,必须从碑帖练起,从源头学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接近自己风格的书家的作品,刻苦临习,心摩手追,然后从传统中跳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论道湖南:你的字“二王”特色明显!

  周克臣:我很喜欢王羲之的法帖。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平和自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笔银钩,冠绝古今”,被后世尊为“书圣”;其书体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行书《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

  论道湖南:怎么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是好还是不好呢?

  周克臣:书法的创作境界是多层次的,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来界定。具体分析起来,依我个人管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论道湖南:哪五个层次?

  周克臣:一是作品。就是自己创作的认为可以拿出来示人的书法作品,是自己的书法作业、书法成果,符合法度,有个人特色,让人看了有愉悦感,应该说可以称为书法作品了。书法作品是属于作者自己的东西,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意愿尽情任意去创作。不同的作品,因作者的人生阅历与文化造诣而显示其鲜明的时间痕迹,折射出作品的时代价值。是优是劣,没有客观评价标准,自己满意便可,“俯仰不负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书法作品贵在自然纯朴,实实在在,不矫揉造作,不摆花架子,不故意经营。清虚谈泊,归之自然。

  二是用品。就是提供给社会使用的书法作品。如对联、招牌、匾额、题签、碑刻等等,走出了书案,进入了社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书法用品其实也是一种广告用品,是吸引社会大众眼球的、既表达主人意愿又体现作者境界的东西。因此,书法用品首先要让人认得,只有让人认识而且喜爱,才有价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修养的人对书法用品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书法作品使用的地方不同,内容和形式也大相径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有的放矢。字体以行书楷书隶书为佳,如果写成金文、狂草、大篆小篆,认识的人便少了,社会效益受到影响,自然影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与基础。

  第三是商品。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变成商品能换成钱,便有了多少钱一平尺的“润格”,有些人还花钱去请 “权威”为自己的“佳品”“润格”定价,以为非如此不能提高作品及本人的身价。其实,走上市场的才叫商品,市场是买方世界,是消费者说了算。除了占比例很低的收藏家外,购买书法作品的人大多是书法门外人,他们欣赏书法作品更多地注重内容与形式,极少去考究你的作品源流及达到的境界。因此,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市场走俏商品,必须注意形式,包括书写的内容、规格、格式、表现手法,乃至装裱质地都要有讲究,富含文化底蕴。不能不分对象地“一视同仁”。

  论道湖南:市场是很残酷的,有些作品“有价无市”,可能是作品不适应市场、市场不认识作品。请介绍第四个层次。

  周克臣:四是艺品,也就是书法艺术品。如果创作书法作品去参加展览、评比、刊登专业报刊杂志、出版专辑,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完全可以根据书法的特定规律和自己的艺术积淀,笔走龙蛇,逸兴遄飞。书法艺术品是“阳春白雪”,是提供给同行同道名家专家鉴赏的,是对中国文字表现形式的再创造,完全可以别出心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句),“能于同处求不同,惟能不同斯大同。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林散之语)。

  论道湖南:艺品是高层次的作品了!

  周克臣:最高层次应当是第五个层次:法品。是符合书法法度又独成一体的作品。我国现行的汉字书法,有正、草、行、隶、篆书五体,还有魏碑。在此以前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几千年来,历史长河孕育了成千上万的书法大家,经反复淘汰,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世人眼中的“书圣”。这些“书圣”的作品流传于世,成为后人争相临摹效法的“法品”,在效法中,产生出当代法品。

  论道湖南:我们湖南历史上产生的书法家,在中国书坛上应当有重要地位吧!

  周克臣:那是当之无愧的。唐代的欧阳询、怀素,清代的黄自元、何绍基,近代的齐白石、毛泽东,都可堪称一代“书圣”。欧阳询是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儿子欧阳通也是书法名家,称“大小欧阳”。怀素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安化黄自元被同治皇帝赐以“字圣”名号。所编写的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帖》,是楷书学习的入门法帖。何绍基,道光进士,书法上自秦汉篆籀,下至南北碑刻,心摹手追,自成一家。平生做对联特多,被誉为“书联圣手”。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能诗文。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行书古拙有趣,篆刻天趣横生。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书法成就表现于狂草,源于张旭怀素,汪洋恣肆,骨神兼备,龙蛇飞舞,大气磅礴,就像他的伟人风范一样。

  书品如人品,这是一种“责任”

  论道湖南:如何才能让书法作品进入高境界呢?

  周克臣: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无法剖析这么高深的理论问题。但是,综观历代书家,凡进入高境界者,都有精湛的书法艺术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宽阔的胸怀和高深的品德修养。

  论道湖南:能说说具体人吗?

  周克臣: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称“颜筋柳骨”,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富影响力的“大师”之一,颜真卿品德与他的字一样,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以义烈名于时”。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受到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人称“颜平原”。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借刀杀人”,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李希烈以宰相位诱他投降,他凛然拒贼,被李希烈缢死,时77岁。

  论道湖南:颜鲁公真是忠烈之士,“人如其字”啊!

  周克臣:是啊!人们品书法,首先品人品。苏东坡说,“论字必论及其人之平生”。如果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不好,他的作品是不会被社会认可的。谁愿意将一个名声不好的人写的字挂在大雅之堂予以崇拜呢 ?

  论道湖南:这句话很实在。

  周克臣:秦桧是中国历代官员中名声最差的,他的用白铁铸成的遗像至今还跪在西湖边的岳王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可是论书法,他创立了宋体字。后人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仿宋体,但是不称秦体字 ,因为秦桧是奸臣。北宋“六贼”(蔡京、童贯、朱勔、李彦、王黼、梁师成)之首蔡京工书法,尤擅行书,当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改为蔡襄。他80岁时被流放来到长沙 ,没有一个人向他求字,没有一个人肯卖东西给他,连气带病不几天便死了。

  论道湖南:书品如人品呀!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做不到这一点。

  周克臣: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古今著名书家,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文化造诣。 “读书能见道”,只有立志“劳于读书”,方能达到“逸于作文”,把字写得有境界,有内涵,有品位。一些文化素质低下的人会写字,最多只能称为“匠”,不可能成为“家”,就像会唱几句歌的人不能称之为“音乐家”一样。

  论道湖南:是这么一回事。

  周克臣:其实,道理很简单。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就是规律。一个人有了高深的知识,就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这便是德。一个人形成了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高尚品德,就能静如止水,玄虚淡泊,与道逍遥,结识许多高素质的能人高人雅人逸人,使自己如鱼得水地在和谐的环境、艺术的天地遨游;就能心境平和,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时刻拥有一颗求知的心,使自己获得广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比常人更多的成功,许多优秀作品便能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成为艺术爱好者的追求之物。这就是《圣教序》中“凝心内境”,非智无以广其文,非贤莫能定其旨;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的道理。

  宁静致远,这是一种“追求”

  论道湖南:你提笔练书法时,追求的是什么?

  周克臣:我练书法,追求的是健身体、调心态、学知识、交朋友。以宁静致远、修身养性为宗旨,并通过书法这种独特形式将自己的体会传递给别人。

  论道湖南:能说具体一点吗?

  周克臣:其一,求宁静。诸葛亮在《诫子篇》中倡导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要学得真知必须在宁静中研究探讨。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练书法,需要这种境界,并通过练书法一步一步地进入这种境界。

  其二,求禅定。理学大儒程颢讲究从容处世态度。他的《偶成》诗曰:“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闲适从容,天地万物无不自在自得,四时更迭也处之泰然。当一个人达到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境界,他就成了大丈夫了。我将这首诗写下来刻在我的书柜玻璃门上。

  其三,求谦下。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做人应当像水一样善良、谦虚,无为而治,做谦谦君子。水利万物而不争,是谦下之德。江海善下之,则为百江之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柔可克刚。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之王——“海纳百川”。我们写字的人,离开了水也就没有了字,应该有水的品德,做上善之人,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第四,求乐道君子乐道,就是要融于现实,不杞人忧天、怨天尤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刘禹锡这位“京官”被贬到最底层、待遇一降再降时写的《陋室铭》,可见他是多么透彻地洞察炎凉世态。他是得“道”之人,更是乐“道”之人。

  第五,求寡欲。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第六,求气节。周敦颐讲究气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远更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第七,求修养。中华民族称品德高尚的人为君子,视品德低下之人为小人。历代文人雅士力行君子之风,将梅兰菊竹誉为“四君子”,以物咏志,注重品德修养:品逸如梅,人淡似菊;清气若兰,虚怀当竹。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老祖宗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运行不息,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屈不挠,力求进步,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道德高尚者应担当重大任务,深德泽人。

  第八,求体健。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曾经说过:大丈夫独患无身耳。体强心强,何时不可为?武术运动中有个“形意拳”,其基本法则与整体技法称为“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内修练心理;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外三合,外修练形体。内外相合,相合为一。这个“六合”,与书法练习同为一理。书法练习时,手眼身步,协调运动;心境平和,物我两忘;文生于情,情生于境;笔情墨趣,心旷神逸,对身体、心理均是极好的调节与锻炼。倘若三、五同仁,品茗论道,挥毫落纸走云烟,不惑不忧不惧,立言之功立德,真真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了!


来源:红网

作者:周克臣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8/30/407292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