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茂松: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发展新战略

来源:红网 作者:刘茂松 编辑:许敏 2016-07-12 11:23:05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 刘茂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深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湖南经济全面转向集约增长进而实现“三量齐升”的关键时期。为此,湖南在新时期应充分运用新经济地理重塑的优势置换传统自然地理弱势,实施以“一带一部”优势区位为主导的绿色空间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大通道、大枢纽、大增长极和大都市区的集聚集群功能,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大区域战略,推动湖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新常态下湖南空间经济新格局的逻辑关系

  如何抓住抓准抓好我国新经济地理重塑的战略机遇,全面实现可持续有质量的快速发展,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好以下湖南绿色空间经济重塑所形成的三大逻辑关系:

  湖南打造通江达海黄金水道体系与全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湖南来说,大湖经济与大江经济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洞庭湖与长江的关系。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对湖南发展是事关全局的新战略机遇。湖南163公里长江岸线和洞庭湖水系是长江经济带在湖南的重要支撑,具有联通省内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大平台优势,其重中之重是长江岸线港口城市岳阳与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直接联姻,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京广铁路经济带(联京津冀)的交汇联通,实现“大交通、大港口、大容量”新经济地理同“大产业、大园区、大增长极”现代生产力优势互补重组,打造湖南新兴的超级产业集群。

  我国新经济地理重塑与湖南重要增长极互联互通大格局。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骤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沉着的战略定力,及时擘画“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一体化”三大顶层区域战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从新经济地理视角来看,国家这三大战略与湖南“一带一部”存在以陆路水运交通大联通为纽带的经济地理关联。在这里,过渡带作为湖南同沿海发达地区间产业与要素梯度转移的关联,呈现大过道、大容量、大承接的特征,应积极打造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腹地;结合部是湖南具有融合长江内陆流域开放经济带同沿海国际开放经济带的功能,具有大通道、大集聚、大都市的特征,可打造内陆沿江沿河开放高地。

  发达地区间大走廊通道与湖南新经济地理结合部洼地功能。湖南同珠三角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是两个发达地区间大走廊联通的关系,具有新经济地理结合部互通互融的洼地功能。随着我国纵横快速交通网络的建成,湖南形成了东西南北十字大通道枢纽的经济地理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安排上坚持以珠三角地区为主,并将对接范围扩大到整个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和广西至东盟,直接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充分发挥长株潭岳地区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现代产业平台和水陆空大通道及长沙高铁枢纽的优势,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重点引进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建设绿色化智能制造强省。

  实现空间经济的创新发展

  以沪昆高铁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标志的横向大通道与京广纵向大通道交汇,在湖南形成东西南北大十字交通枢纽网络,使湖南省与全国联网并贯通全球的区位优势真正形成。由此,湖南进入了面向国际、纵横联动、多中心集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形成了“一带一部”的大流域、大通道、大枢纽、大市场与多中心经济地理的新区位,特别是长沙成为“一带一路”的结点城市,使湖南成为了我国新经济地理的中心枢纽,同时也成为了国内市场半径最短、商圈市场规模最大的中心区位,具有巨大的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价值,其意义之大对于湖南来说是划时代的。

  培育国家空间经济新格局的战略要地。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全省25万公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功能,强化湖南5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区域的大枢纽优势,全面打通出湘“五口通道”(即北口岳阳、南口郴州、东口醴陵、西口怀化、西南口邵阳),建设我国中部最大的绿色综合交通枢纽,使湖南直接同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全方位贯通,成为国家纵横大通道在中部交汇的要地,分层形成省内1小时、中部2小时、全国5小时经济圈,发挥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枢纽作用。

  构建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提高洞庭湖调蓄长江洪水、维护湿地生态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高标准建设江湖一体大湖生态经济区,以岳阳“一区一港群四口岸”为龙头,以全省长江水系港口码头水运设施和高吨位级航道网络为载体,全面联通湘、资、沅、澧四水,推动岳阳港口城市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联姻,建设多中心的大长沙都市区,强化湖南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建设中国内陆沿江沿河沿路开放高地。高标准建设衡阳、岳阳、湘潭综合保税区和郴州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岳阳城陵矶港现代化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开通岳阳港对外直航航线和湘新欧货运班列,并且建设湖南省联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西南门户,全面打造湘品出海的水陆大通道。同时以长株潭空港高铁江港一体化为载体,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超级计算机中心、供应链高速物流配送、跨境电子商务等为业态特色,申报自由贸易区,建设国际性现代大商圈。

  造就中国高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发挥长株潭三个国家高新区科技智力密集的优势,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创新模式,主攻原创性的低碳绿色技术如数字化制造技术、绿色环保产业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培育新增长点,建造国际一流的长株潭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制造基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引领,针对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产业进行整体性攻关,打造工程机械(含盾构装备、矿山机械、港口及海洋装备)、轨道交通机械和汽车整车及配件等超级支柱产业,做强通用航空、数控装备、电机电工、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工业系统设计”“工艺流程再造”等制造业新业态,完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及其商业模式,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超万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基地,全面链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湖南装备智造产业全球化。同时以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为重要基地,打造储能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碳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绿色建材、磁性材料等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构建规模与结构效益协同的产业经济黄金结构

  空间经济的国内外实践表明,聚集发展的“报酬递增”效应是由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组成的。一般而言,聚集的极化力形成经济的集中,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及产业内贸易,产生规模效益;而聚集的扩散力则形成经济的层级,促进区域间要素合理分布及一体化组合,产生结构效益。所以,湖南发挥新经济地理优势,实现高密度空间经济绿色引领发展的要害,是要构建规模效益与结构效益协同的产业经济三要素“黄金结构”,包括“立体式”工业化的产业门类结构、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布局结构、专业化协作的集聚生产结构。

  集中力量建设“飞鹰形结构”增长极体系。依托京广线、沪昆线、包柳线三大陆路大枢纽,长江、洞庭湖与“四水”交汇的水路大通道、黄花机场与长沙高铁枢纽融通的大空港,实行多极化水陆空立体联动布局,重点选择以智能化制造为主导的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业、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消费品工业、以经济服务化为主导的现代生产服务业、以创意经济为主导的文化及旅游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鹰首、以衡阳和岳阳为南北两翼、以怀化为尾翼的湖南“飞鹰形结构”重要经济增长极体系,同时以邵阳为主体建设对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湘西南经济中心,推动湖南全域整体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大战略。

  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多中心长沙大都市功能区。都市区化是指人口核心区与其具有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实现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以及核心区与边缘区统筹发展。湖南建设多中心大都市区的主体方案是创建长岳功能新区,以湘阴作为接口把长株潭城市群与岳阳紧密联接组成功能性大都市区,并直联娄底和益阳,形成大工业、大农业、大服务业、大资本、大市场的集聚中心,并通过“产业链网”“交通链网”和“信息链网”三网联通全省各县城、核心镇和各地级市中介结点城市群,最终形成湖南新型城镇化体系。

  全方位推进国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直接关系湖南能否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绿色化高密度集聚集群发展。为此,建议集中力量并争取中央支持主抓三大工程:一是抓好“引水控流”设施建设。“引江济湖”工程是实施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整治,提高松滋河过流能力。“控湖出流”工程是确保洞庭湖枯季的水面面积和湘、资、沅、澧四水航道水位,建设湖南长江水系综合运输的黄金水道。这里的关键工程是加快城陵矶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建设。二是抓好环湖高速公路架网建设,联结区内主要乡镇、重要景点、港口码头和交通枢纽,形成“环湖公路圈”及湖区城镇带。同时加快湘江至城陵矶航道整治和改扩,加强港口建设,构建以岳阳港群(含城陵矶港、君山港、临湘港、华容港)、长沙新港为中心,湘阴、益阳、常德、津市等港口为基础的现代化港口体系。三是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申报启动“由中央立法,中央财政单列,专门管理”的洞庭湖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的改革,以达到保护江湖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要求。

  着力调整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十三五”期间对影响湖南省生产力全局的重点产业布局要按照布局优化调整与主体功能区定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产业转移升级、国际产业分工相结合、优化增量发展和调整存量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中,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这里的重点是要下大决心对全省141个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进行重组定位,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工业加工业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四类进行分工配套集群式的产业组合,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和产能,做强产业链特别是延长价值链,彻底改变“归大堆”式的落后生产方式,打造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绿色产业园区。

  全面深化改革以确保多层级集聚发展目标实现。根据湖南省实际,重点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健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抵押,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城乡商品和要素市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进行多种形式的融资创新;建立健全以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目标为目的,以区域发展战略、各类规划和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的省级经济管理机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现代化。

  (《新湘评论》2016年第13期)

来源:红网

作者:刘茂松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7/12/40320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