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郑群明:以生态旅游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郑群明 编辑:许敏 2016-06-20 14:13:33
时刻新闻
—分享—
  生态旅游是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满足人们追求优越环境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用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服务大众,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树立人们环境友好意识,传播生态文明,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湖南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湖南可以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生态旅游业,着力提高旅游生态文明价值,探索全面推进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


  握生态资源优势,科学布局生态旅游格局
  
  湖南“三湘四水”生态资源优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省内“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生态旅游研究与开发成果领先,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巨大优势。在全国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湖南应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点,科学合理布局湖南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占领生态旅游发展的制高点。重点依托大湘西地区的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溶洞峡谷等资源优势,建设武陵山—雪峰山地质生态旅游大区,形成一批国家风景道、两型景区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养生度假区;依托湘东地区山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气候资源,建设罗霄山气候生态旅游大区,形成一批国家步道、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山地避暑养生景区;依托湘南地区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温泉资源等,建设南岭森林生态旅游大区,形成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水生态文明景区;依托洞庭湖区域湿地资源、鸟类资源、湖泊资源等,建设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大区,形成一批湿地旅游示范区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依托湘江两岸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各具湖湘风情的乡村景观,建设沿湘江乡村生态旅游带,形成一批工农业旅游示范区和湖湘风情旅游小镇。
  
  做好旅游+生态,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
  
  在“旅游+生态”投资导向的指引下,做好全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内优越的森林、山地、峡谷、湿地、温泉、河流、气候、湖库等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类型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在武陵山—雪峰山片区重点开发地质旅游、探险旅游、森林旅游、户外运动、研学旅游产品;在罗霄山片区重点开发避暑旅游、森林保健旅游产品;在南岭片区重点开发森林体验、养生旅游、水利旅游产品;在洞庭湖片区重点开发湿地旅游、观鸟旅游、科普旅游产品;沿湘江旅游带重点开发乡村休闲、民宿体验、露营旅游产品。在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集群,共同构建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类型多样的湖南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深挖环境资源价值,满足游客追求身心健康需求
  
  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主要是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群想利用闲暇时间暂时性地逃离常住地,到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区休闲放松,恢复活力。生态旅游者的需求,其本质是关注环境质量、追求身心健康。研究发现,游客进行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内在推力是回归自然、逃离烦扰;而最主要的外部拉力则是环境资源、旅游活动。因而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时,应深挖环境资源的价值,需要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心理学、医学、运动科学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详细调查和解读良好环境的生态旅游价值。在深挖环境资源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各景区的资源特色,设计出能够满足游客恢复身心健康、达到消除“亚健康”的生态旅游产品。湖南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中,可充分挖掘森林的植物精气资源、溪瀑的空气负离子资源、山地的避暑资源、溶洞的小气候资源、湖库的水资源、湿地的生物资源、峡谷的运动资源等,开展森林浴、品氧洗肺、避暑养心、亲水养生、自然养性、畅爽体验等放松身心、恢复活力的旅游活动,帮助游客实现身心健康。
  

(乡村风光。本组图片来源:红网。)


  发挥生态旅游价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旅游的内在属性与生态文明的理念具有完美的一致性,生态文明的理念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生态旅游融入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平台。发展湖南的生态旅游,需要将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各个层面,落实到旅游体验的各个要素中,从而提高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价值。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实现增强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能够提高传播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因此,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内核和目标,生态旅游是建设和传播生态文明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就是推进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也是湖南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体验,在生态旅游活动中领悟环境的生态文明价值,从而提高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形成内在保护动力,有益于推进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
  
  文/郑群明(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来源:红网

作者:郑群明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6/20/401274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