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书红:民营企业如何适应“现代市场新常态”?

来源:红网 作者:石书红 编辑:司马清 2016-05-05 18:15:04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3日,中共湖南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秦国文一行,会同省经信委、省工商联座谈调研了部分驻湘异地商会。就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就如何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完善市场配套体系,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的密集调研走访。
  
  我们知道,一个完善有活力的市场应有充分显现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经济系统开放化的基本特征。同时,更要彰显区域优势、特色优势和适应本地区发展的资源优势,牵住市场主体牛鼻子,把适应地方发展的优势做大、特色做强、理顺市场,来满足不同阶层和群体对适应市场变化的新需求。
  
  传统产业及现代新型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尽管相对东北、华北及山东国有规模以上工业占据的比重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我省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却一直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既然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就更应顺应市场发展新趋势、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着力培育好、发挥好、利用好群众的智慧提升民营企业创造力、创新力和自主市场把控力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制序保障、社会保障和行之有效的全方位应点服务调处机制,加快政府转型、优化行政效能、提高行政服务尤显重要。
  
  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及私营业主,对我省总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均表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于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及资本形成的市场,服务不规范、权益不对称、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同渠道融资成本高,地方形成的各种政策使企业负担加重。银行贷款规定的还款期限超时,银行第三方过桥资金所占利率比重相比民间高利贷还高,一般企业根本无法承受。所谓第三方过桥资金实际上是银行账外资金池,是银行业赖以谋利的工具,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很多民营企业中途夭折,最终“跑路”现象时有发生。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大多数民企来讲发挥的作用与效果并不明显,除了极少数有绝对势力能保证银行“坐收渔利”的民企外,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渴望银行支持的民营企业,银行发挥的“杠杆”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金融对实体及行业发展需求量很大,但背后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存在的政策因素、人为因素起很大的作用,此需宏观调控实行的措施得力。
  
  二是深化改革的持续性不够,对事关群众利益和大多数利益影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不深入、不彻底、不全面,“一事一议,批示即议”较为常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政策不能及时跟进,新环境、老政策、新官不理的旧事造成矛盾交织、问题沉积,中央推行的政策方针地方执行不到位,或剑走偏锋、或断章取义。地方综合治理能力与政府转型服务水准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群众新要求。
  
  三是地方投资虚化、财政空转、以小博大、以少胜多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民营企业及私营业主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在点子与根子上。慵、懒、散、漫作风仍较为严重,能推即推、能拖即拖、不了了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应付检查应急工程投入,投其所好拍脑子即兴表态的领导面子工程、安抚工程未经科学论证,反复建设,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与浪费很大;注重片面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观念欠缜密思考,重于表象,顾此失彼引申的矛盾突出;群众的生活内涵及其本质无以提升,形成市场布局欠缺统筹规划;以区县为单位,各自为政,加快了折腾与内耗,使不少民企内忧外患,难以形成健康有序、持久良好的秩序;强调日日出新,政策时刻嬗变,很多民营企业和群众无所适从、从一而终,干事创业遇到的气候变化总在瞬息之间,形成了众多民企生存期在三年左右的特定现象,“抓大放小,扶强避弱”惯用思维对全面提升市场变化使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新需求。
  
  四是市场主体应用功能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由与自主,更多的还是依靠行政力量在推动,政府扮演的角色并未完全从过去主导向引导转变,失去了市场本身属性和群众参与市场的自主性。那么在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政府市场界限不清,在以项目为抓手提升经济数量仍然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而在服务上没有把解决群众在适应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做精做细,力求全面彻底,常常处于应对与应付状态,你不求,我不问,有些事领导满意,群众却不满意。所以,政府转型应在服务极致上下功夫,理顺发展关系,善为科学宏观调控,提高行政效率才是最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情况,要注重把握好当前与今后,眼前与未来的辩证关系,做到循序而进,以群众适应新需求寻求新路径,谋划新发展,把每件事做深入、做彻底、做全面、做极致;有些事需要一代一代去完成,留有余地让后人去发挥,把符合当前的、群众需求广泛的,社会关注密切的事做好、做实、做久;对于民营企业除了自身要善于完善内部科学管理制度和战略定位,还要具备观气象、闯激流、察动态的本领,尤其是要悟透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政方针,主动融入到改革潮流中去,中央明确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同时也明确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践中,结合我省实际,需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落实做好具体工作。
  
  三去是指:一是去库存。这主要是指对城市常住人口群体结构中,潜在需求最旺的群体,由于收入原因等,难以对住房形成有效需求,结合地方情况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推动,刺激消费。二是去杠杆。我国企业负债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蕴含较大的金融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杠杆”,并不是通过一些短期政策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的,需要通过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办法通过取消金融规模管控,以结构基准利率为突破口加快形成利率市场化和以金融大部制为切入点推进宏观调控,适应加快注册制改革,与化解产能过剩联动,通过给央行、政府和居民加杠杆,为企业去杠杆创造条件。三是去产能。针对产能过剩的不同性质的企业是及时调整和加强技术改进,或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消肿净化。
  
  所谓“降成本”,即正在推行实施的“营改增”,这就是有效减少和降低企业负担的办法。同时还要从实体经济劳动力成本的全面推进金融体系大改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能源价格体制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发展产业的无序竞争,推进产业物流业整合和道路通行机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物流成本的主要手段。所谓“补短板”,则指我国社会经济中存在不少短板,导致这些短板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就产业角度来说,造成短板的核心因素是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及一些政策的失误。
  
  激励自主创新主要是从强化类别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专利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各经济行为主体活动的制度环境,扫除困扰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的制度性因素。从而进一步清晰政府与企业边界,铲除“官商共谋”的土壤,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公民竞争环境,激发民企创造精神和参与竞争的主体活力。
   
  (作者系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

来源:红网

作者:石书红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5/05/39768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