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谢利根:浙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

来源:红网 作者:谢利根 编辑:程赛 2015-10-30 09:48:3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9月25日,2015年全国社科联联席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新型智库,服务科学发展”。浙江省智库的发展比较早,其发展史亦可视为中国地方智库发展史的“精简版”,在时间维度上基本保持了同步。进入新世纪后,政府、社会和市场更加注重智库的指导性作用,那么浙江省应如何适应新情况,发展和建设好新型智库?下面请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谢利根为我们介绍浙江特色新型智库,听听他的思考与观点。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谢利根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谢利根

  论道湖南:浙江省在智库建设方面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请您简要介绍下浙江省智库建设的发展历程。
  
  谢利根:智库是现代决策体制的产物,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库建设方面,浙江起步早,其发展史亦可视为中国地方智库发展史的“精简版”,在时间维度上基本保持了同步,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智库萌芽期。省政府参事室、中科院浙江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等官方智库的雏形出现,后逢文革十年动乱,发展停滞。
  
  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成长期。一批省直事业属性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各级政府相继建立内部政策咨询机构,省市政府的经济等重要部门都建立起经济研究中心、决策咨询委员会等机构或组织,基本形成一定的政策咨询体系。
  
  上世纪90年代后,多元化发展期。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向学术研究、政策分析、产业规划、企业咨询等多方面拓展,机构的类型也日趋多元化,大致形成了国家事业单位法人研究机构、企业型研究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研究机构和高校下属型研究机构等。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高等院校下属的(准)智库机构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新世纪后,迎来新的机遇期。依靠高校优势的一批颇具实力的智库型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发展势头迅猛、作用显著;其他政策研究机构,包括省社会科学院、省委党校等研究机构,纷纷明确提出把智库建设作为努力方向,智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论道湖南:当前浙江省智库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简单地以概括为“缺脑”、“缺手”、“缺氧”三个方面:
  
  “缺脑”——意识缺乏,认识不足。行政决策主体决策咨询意识严重缺乏。囿于长期以来的体制硬伤,各级政府没有完全树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理念;智库机构缺乏开放意识。智库的视野仍绝大部分停留在省域内一亩三分地,在实证研究中过于聚焦浙江,缺少全国视野、比较视野,从而难以在比较的眼光中更为客观、系统地认识浙江经验的独特性,更遑论将浙江经验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理论相联系,使之提升到国家、世界普适性理论这一层面,并在全国乃至全球性的宏大议题上抢占话语权和制高点;智库机构缺乏品牌意识。浙江省绝大部分智库机构置身体制内或依附体制内单位生存或与体制内单位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一直以来旱涝保收的生存状态使其品牌意识淡薄,不注重公共形象的打造,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媒介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推销思想观点、研究成果和政策主张。
  
  “缺手”——行动缺乏,“无为”而治,。缺乏规划。放眼浙江智库数量众多,层次类型也各有错落,但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要求看,有关领导和部门对于浙江省长期以来对智库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基本处于“放养吃草”的局面,各个智库自由发展,各自申报、各自组织和设置,如何合理布局、如何规制、如何引导发展都未进行过系统性思考谋划;缺乏统筹管理。在对智库机构的管理上,各行政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多龙治水,缺乏综合协调机构和统一领导,无法形成合力,部门利益阻隔智库成果集成创新。
  
  缺氧”——生态缺失,环境不佳,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基本的准入门槛、职业标准、财务监管等制度也不健全,扶持推动智库建设发展的制度环境不佳。一是政府引入智库参与公共决策的刚性制度和决策咨询服务购买制度缺乏,使各级政府没有剑悬于顶的压迫感,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完全可以对智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任性”而为。二是缺乏将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决策咨询、企业决策、引导舆论和公共外交的渠道和制度保障。智库自身缺乏独立性。大多数智库机构根深蒂固的体制内属性或依附关系,使得自身丧失独立性,其研究成果公信力自然打了折扣,加之近些年来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和商业型机构,冒“智库”之名,混充意见领袖满嘴跑火车,严重透支了智库的公信力,因此社会公众对智库的认同感较弱。进一步来说,在公共基金缺乏、社会捐赠文化缺失的今天,智库更难以寻求到多种经费来源渠道来更具独立性地发展壮大自己。
  
  论道湖南:针对当前智库发展的现状,您认为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抓紧制订实施浙江省智库建设规划。那么就这两个方面,请您重点谈谈。
  
  谢利根:没有方向的建设和发展就是“南辕北辙“,就会影响新型智库的作用发挥。因此,我认为首先就要明确建设新型智库的“总体目标”、“发展定位”。
  
  总体目标,我认为就是要统筹推进各类智库协调发展,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浙江特色、浙江气派新型智库体系,建成若干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体现国家软实力、能说“中国故事”的顶尖智库,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内较高知名度、支撑区域战略发展、能说“浙江故事”的高端智库,培育若干个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智库;打造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形成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发展定位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植根本土,凝练特色。浙江智库首先应立足浙江、服务浙江,要心系吴越山水、传承江南文化,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不断增进“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地域文化认同,紧紧围绕浙江人民福祉,主动服务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推动“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要紧密结合浙江优势和地域特色,全面统筹、重点突出地推进各类智库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浙江民企活跃、民资充盈的优势,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建设高水平的智库机构,激发社会智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智库产业”的繁荣;充分发挥浙江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依托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属高校合力造就的智力高地,打造具有鲜明“浙江风格”的高校智库集群。从两种优势、两个重点入手,再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浙江现象”。
  
  二是面向全国,引领风尚。浙江省是市场化改革的先行区,形成了国人瞩目的“浙江现象”“浙江模式”。要跳出浙江看浙江,讲好浙江故事,将浙江政治经济社会深度实践、先发优势、先发困惑等地方性问题、地方性经验、地方性知识升华为全国通用的经验和做法。浙江智库要自觉树立中国大国崛起的意识,谋国家之所谋。要紧密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国家战略,推动立足区域发展战略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机结合。既服务国家大局,又服务区域发展,展现北京上海所难以具备的浙江优势。既谋一时,也谋一世;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努力引领国家改革发展的新风尚。
  
  三是放眼世界,彰显气派。浙江地处中国发达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浙江智库应立意高远,放眼世界,关注全球性的共性问题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互联网和信息经济研究、“一路一带”研究,等等。浙江智库要加强对规律分析、未来预判的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关联性、互动性、发展性的把握,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全球竞争的高度审视、研究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问题,并提升为中国形象、中国经验,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发声,争取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浙江气派。
  
  论道湖南:智库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您认为在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后,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要注意那些问题或是处理好哪些关系?
  
  谢利根:要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作用,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我认为应处理好五大关系:地方研究和国家研究的关系、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策略性研究与战略性研究的关系、应用研究和学理(基础)研究的关系、人才队伍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是地方研究和国家研究的关系。浙江智库作为地方性决策咨询研究机构,要立足和扎根浙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浙江地方特色和地域优势,连接浙江发展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难点、问题置于全国大局加以考察和研究,将浙江经验提升为全国性经验,为浙江发声,掌握话语权,扩大浙江影响力;有条件的智库机构直接为国家发展服务。
  
  二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浙江智库发展过程中要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国际一流智库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智库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土实际,不简单照搬发达国家智库发展模式,培育和形成有中国特色、浙江风格的新型智库。在研究上,要既会以国际视野分析本土问题,又能将本土经验升华为对于世界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成果。
  
  三是策略性(对策)研究与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关系。地方和国家都有战略和策略,智库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做策略性和对策性研究,也需要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浙江智库要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对策性建议,宣传和阐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开展即时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同时,另一部分智库,需要研究地方战略和国家战略,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着眼长远,提升预判能力。
  
  四是应用研究和学理(基础)研究的关系。决策咨询作为应用研究是智库的核心功能,有赖于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扎实的学理(基础)研究功底。浙江智库发展要根据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立足于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学理(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化能力,切实提高决策咨询质量。
  
  五是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关系。人才是智库的核心要素。浙江省要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引进急需的省内外、海内外高端智库人才;二是合理使用浙江现有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育;四是发挥好老专家、老领导的作用,采用灵活和柔性的机制,吸纳退休的高水平专家、领导到智库任职,既做研究也带队伍。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谢利根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0/30/382665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