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瑞才:推进智库建设服务跨越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瑞才 编辑:程赛 2015-10-29 10:20:3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9月25日,2015年全国社科联联席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新型智库,服务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今年1月20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7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此背景下,云南省社科联如何应题,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服务全省发展?对此,“智库在行动”专访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瑞才。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张瑞才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张瑞才


  论道湖南:要实现云南省跨越式发展,重点是在理论与战略方面推进智库建设。在此方面,目前云南省新型智库建设的情况怎样,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张瑞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此后,云南省积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目前,云南省已经形成了以官方、半官方机构为主导,民间研究机构为补充的智库队伍。从内部来看,我省智库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典型准智库性质的官方机构,如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及各政府部门内设或下属的研究机构;第二类是具有半官方色彩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如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等;第三类是隶属于各高校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云南省教育厅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实施了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月,全省高校系统共有14个智库获立项建设、3个智库获培育建设,如云南大学沿边开放与经济发展智库、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智库、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库、法治云南研究中心智库、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林业经济研究智库、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等;第四类是社会智库,即民间注册的独立研究机构,主要是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和民办研究院等。
  
  《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将社会智库建设任务交给省社科联。当前,我省社会智库发展还面临着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官方、半官方智库发展相对较好,社会智库发展相对滞后;省级社会智库相对较好,州市社会智库发展滞后;社会智库研究资源分散,研究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研究成果传播渠道不通畅,转化率不高;社会智库对外交流不足、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欠缺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体制因素的影响。大量内部课题缺乏公平的课题招标机制,使得社会智库较少得到政府部门课题经费,缺乏参与决策咨询竞争的均等机会,限制了社会智库发展。二是智库间缺乏互动合作机制。工作平台搭建方式单一化,整合资源不够,导致研究力量分散,缺乏团体攻关优势。三是社会智库机制尚待建立。我省社会智库建设刚起步,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绩效评估制度和考核聘任制度,经费来源目前基本依靠财政拨款,但总体量小,目前还未建立相应的社会智库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人才互动交流机制。
  
  论道湖南:省社科联是党和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社会科学理论宣传、学术交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云南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特别是社会智库建设中,您认为省社科联应如何着力,更好地服务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
  
  张瑞才:近年来,省社科联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发挥社联优势,努力争取政策支持。要充分发挥社科联的组织、管理、协调职能,落实好我省特色新型智库实施意见。我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目前已有125家,民办社科研究机构3家。自2011年起,我省连续5年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建设了50支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成为我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的重要抓手。社科类社会组织和创新团队是我省社会智库建设的重要依托,要进一步借助各种学术力量和平台,不断整合优化社科资源,形成社科界广泛参与相互协作、联合攻关、共创共赢的社会智库发展新格局。协调建立起智库与政府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通畅的人才交流机制和渠道,使得各类智库发挥人才培养、储备和交流方面的功能;争取政府设立新型智库人才专项资助资金,为国内优秀智库人才留滇提供条件;争取各级政府在法规制度上将决策咨询引入公共决策过程之中,健全决策咨询工作机制,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政策环境;主动向党政部门争取智库建设资金,加强对优势智库的资金扶持;争取政府对智库发展的税收、捐赠等优惠政策,为智库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推动制定完善党政部门社会购买服务目录,开展课题招标,加强社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与党政部门、企业的联络,畅通社会智库为党政机关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渠道;做好深入调研,继续简化程序、优化流程,使办事程序科学化、便利化,为社会智库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社科类社会组织淡化行政色彩,主动融入市场竞争,增强灵活性,营造创新理论的氛围,聚引高端人才,以高质量智力成果赢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搭建适应决策咨询快速反应的网络平台,增强智库成果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是搭建研究平台,创新体制机制。要以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优秀成果评奖为导向,以各类学术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全省社科资源和研究力量,坚持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四个全面”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个定位”等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创造高质量思想产品。选择部分州市社科联作为“新型智库”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选题沟通机制、队伍共建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评估调整机制。应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区域优势,着力在特色、特点、优势上做文章,扬长避短,这有利于取得突破、多出成果、扩大影响,打造新型智库品牌。多年来,云南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东南亚南亚问题、民族政治学研究等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强化,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相当影响,在国际上也赢得了良好声誉,应当充分利用好我省独特丰富的智库资源,树立“问题导向”的研究模式,针对现实和长远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加强数据分析、案例分析和模型分析,提出决策层信得过、用得上的政策建议,努力形成具有我省特点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模式。
  
  三是注重协调宣传,促进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社科专家基层行”,在每年1~2次州市行活动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县区行咨询活动。基层行活动可以组织协调整合国内各类型智库资源,以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需求为导向,把不同领域最适合的人或机构动员、集中起来,组成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的多学科专家联合智库,展开集中调研、交流与合作,形成团体攻关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方案,助推云南跨越式发展。2015年1~8月,云南省社科联会同地方党委、政府,以地方需求为调研咨询主题,开展了2次州市行和5次县区行活动,参与专家64人,专题性强,调研准备充分,遴选的专家均为长期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且在该领域已有较多研究成果,所提对策建议大都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行性,受到地方党委政府肯定。多学科专家联合智库不仅服务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专家们也在走基层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提升了学术境界。在打造多学科专家联合智库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党委、政府与智库的沟通协调工作,促使智库专家长期跟踪,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持续优质的咨询服务,同时,省社科联要畅通成果报送渠道,通过报刊杂志、论坛讲座、文集出版等形式以及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多角度多层面将我省智库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进行传播,提升我省智库的影响力。
  
  四是开展智库外交,推动智库“走出去”。智库之间研究人员的接触和交往相对较为容易,方式也更加灵活,通过非正式、长期、频繁的交流能够有效加深双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要充分发挥智库在服务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我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区位优势,用云南实践经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宣讲好云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围绕国家战略开展民间外交、公共外交,既为研究解决中国问题提供多样化视角,又充当“宣传和交流大使”,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云南。结合云南实际,要加强培养南亚东南亚国家小语种人才,使之熟悉国情省情及对象国家的历史、政治发展脉络和现状,提高智库之间外交关系的意识,在制度上突破不利于智库交流互动的壁垒,才有可能使我国的价值观较快且有效地传播影响到对象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瑞才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0/29/38257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