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世军:上海市社科联探索建设新型智库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世军 编辑:程赛 2015-10-28 15:50:2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9月25日,2015年全国社科联联席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新型智库,服务科学发展”。“实现‘中国梦’必须构建‘中国化’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严格控制上海人口规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各方面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体现出上海市社科联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中的成绩,更体现着上海市社科联在机制建设探索方面的先试先行。为深入了解上海市社科联的可贵探索和有益经验,“智库在行动”专访上海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刘世军。

上海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刘世军

上海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刘世军

    
  论道湖南:中央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在此契机下,上海市社科联是如何探索新型智库建设的?
  
  刘世军:上海社科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围绕联动、特色、原创展开工作,努力走出与高校、社科院等机构不同的智库发展新路。
  
  一是整合智库建设资源。社科联团结和联系着上海高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党政部门研究机构,整合好各方力量,是上海社科联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建设新型智库的突出优势,是出成果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上海社科联及其所属学会,围绕党和政府重点关心的课题,作了大量研究,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在地方立法研究方面,市法学会、世界经济学会围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开展对策研究,多条建议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吸纳;社科联和所属的相关学会,积极为司法改革建言献策,为上海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使上海司法改革卓有成效。在推动特大型城市治理方面,近年来,市城市经济学会完成《加强上海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调研》、《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结合机制研究》等课题报告,为上海市委推进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提供了重要论证,得到市委的高度认可。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坚持出成果、出人才,组织青年学人围绕重要战略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面对的十个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研究”,刊登于《战略问题研究专报》,得到决策部门的充分肯定。
  
  社科联下属的美国问题研究所长期专注中美关系研究,编发内参《美国动态》,以专业性、对策性强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去年以来,该所举办了“公共外交与中美关系”、“美国反恐战略调整及趋势”、“美国‘两洋’战略中的南海问题”等专题研讨会,其中,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等研究报告被新华社《动态清样》采用,获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
  
  今年2月,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正式成立。该研究会是上海理论界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宏观战略研究的学术社团,旨在对上海和我国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动力、体制、机制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学术理论成果和决策建议,为推动上海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是上海社科联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是建立智库建设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上海社科联努力搭建“官学互动”平台,建立市领导与沪上社科工作者的对话交流机制。近年来,上海市领导包括市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所有副市长均分别前来上海社科联与专家学者对话,内容包括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调研社科联时,对建立党政部门与沪上社科工作者交流的常态机制高度肯定,强调社科联要团结更多的社科界专家学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前瞻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更多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凝聚广泛共识。
  
  三是打造智库品牌。创办《上海思想界》内刊。这份刊物追踪热点问题,关注敏感话题,坚持百家争鸣、内外有别的方针,通过专报、内参和月刊三个载体,在推动学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决策咨询的作用也日益显现。2013年和2014年,《上海思想界》向中宣部报送60余篇专报,中宣部告知,其中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2份,刘云山同志批示4份,刘奇葆同志批示4份,多篇被吸收进中央文件或中宣部文件的分析报告,此外,还有多篇获市领导批示。因专报质量高,上海市社科联已被列为中宣部的舆情直报点。创设“上海发展沙龙”。上海社科联与上海发展基金会合作,每月围绕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新形势和社会发展新情况,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顶尖学者作演讲、开展研讨。举办“学术茶座”。设“上海思想”、“沪上学人”、“四个中心建设”等系列,围绕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组织专题研讨,形成了“政府职能转变”、“上海文化软实力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大型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对港政策与内地建设”等一系列成果,其中,“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管理”成果获韩正书记批示,“专车发展模式及政府治理”专报获上海市长杨雄批示。
  
  四是提升智库建设水平。近年来,上海市社科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积极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充分体现理论服务现实、服务实践的特色。比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形成了《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多元、社会矛盾与公共治理研究》等15项重大课题研究报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丛书。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社科联向社科界公开征集专项研究课题、立项资助,集中讨论负面清单管理、利率市场化、金融风险防范、争端解决机制、法律保障、版权保护、外商认定标准等主题,形成60万字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报告集。围绕“12.31”外滩踩踏事件的成因剖析与反思,组织开展“城市大人流风险管理导则”课题研究,力求为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供可操作的规则系统。
  
  论道湖南:事非经过不知难。请问在推进新型知库建设方面,上海市社科联为了克服困难,提炼出了哪些有益的经验?
  
  刘世军:上海市社科联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探索是初步的,我们感到,社科联在智库建设方面如要有更多作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也可以说是三方面的经验:
  
  一是坚持智库发展的正确导向。决策需要听取各种不同声音,智库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独到见解。但是,智库研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上海社科联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始终强调既要鼓励自由探讨,活跃思想,又要严格把握正确方向,确保智库成果有助于党和政府形成正确决策。
  
  二是发挥集成创新的优势。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上海的智库建设如火如荼。市委宣传部所属社科规划办已建设35家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挂牌上海发展战略工作室28家,市教委设有高校智库18家,市科委设有软科学研究基地9家。与其他智库机构相比,社科联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在原始创新方面无优势可言,但是,社科联在集成创新上大有可为。社科联的特色在“联”,优势在“联”,活力在“联”。社科联要进一步加强与学会、高校、党政部门等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萃取精华、再行创新,形成优质成果。
  
  三是注意培育民间智库。社科联可以广泛联合社会研究力量,引导不同主体发挥各自作用。民间智库无论在组织形式还是活动方式上,都有其特色和优势。比如,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完成多项党建课题,其《超大规模的党员队伍是利还是弊》与《大学生党员发展速度亟需放缓》两篇成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成为中央作出抑制党员队伍超大规模发展严格规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社科联必须注意民间智库建设。社科联不可能在经费上扶持它们,但对于做得好的民间智库,社科联和各级党政机关可以下交课题,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其成果发挥作用。比如,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承担了中央文明办《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等多项课题研制工作并在全国应用推广。
  
  论道湖南:您对上海市社科联今后进一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有何展望?
  
  刘世军:建设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智库,是社科联工作的新生长点,也是上海市社科联努力追求的目标。下一步,上海市社科联将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破瓶颈,重点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继续联合各方,做好“未来30年城市发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专题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成果。社科联智库要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需要探索建立长期跟踪全市相关研究、合作和购买服务、社会成效评价等长效机制,要提高社科联工作人员研究能力和成果鉴别能力,在综合概括能力方面要有明显进步,以使社科联与其他智库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扩大智库成果影响力。要保持社科联专报对党政领导的影响力,必须将其打造成领导干部“想得到、用得上、离不开”的品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保证出刊的正常频度,为此,社科联要关注社科研究前沿,关注热点问题,要主持设置题目,敏感觉察问题。要探索建立智库成果报告制度,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通过各类平台大力传播和推介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不断放大智库在研判形势、阐释理论、解读政策、引导公众、疏导民情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要加强与其他智库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拓展协同渠道和转化通道。
  
  三是重视智库成果评价激励。对智库成果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合理引导智库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决策性。社科联可以利用社科成果评奖活动平台,开展优秀智库成果的评选和表彰。探索构建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当前评价与长远评价相结合的智库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加强智库国际合作交流。智库研究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既要重视“引进来”,也要重视“走出去”。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紧密相连,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必须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合作交流。要学习国际智库的优秀经验,邀请海外知名学者开展合作研究。要继续加强与国外民间智库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问题战略研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世军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0/28/382500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