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炜:社科联要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优势

来源:红网 作者:李炜 编辑:程赛 2015-10-28 14:42:3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9月25日,2015年全国社科联联席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新型智库,服务科学发展”。近年来,陕西省社科联坚持“立足陕西、紧贴陕西、研究陕西、服务陕西”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中,是如何夯实自身的基础?做了哪些有益探索?带着这些问题,“智库在行动”专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炜,聆听他的观点与想法。

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李炜

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李炜

    
  论道湖南:“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社科联要想在省内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优势,必须要夯实自身的基础,请问陕西省社科联做了哪些基础工作,成效如何?
  
  李炜:近年来,陕西省社科联把“党委政府信得过、专家学者离不开、改革发展用的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一是紧扣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着力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我们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社科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作为社科联的头等大事,积极引领社科界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宣传贯彻。去年以来,在《陕西日报》开办社科名家谈“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谈”等专栏,先后组织召开了多场高层次的社科理论界座谈会、时政报告会和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讲”进校园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8讲”活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内容支持,载体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后,我们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五个扎实’要求,开创建设‘三个陕西’新局面”为主题,组织理论文章,刊发理论专版,增强社科界广大社科工作者对讲话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是紧扣繁荣发展社科事业这个中心,着力促进学术研究和交流。我们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抓载体、抓阵地、抓项目、抓活动,做实、做强宣传舆论、学术交流、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科普及、人才培养六大平台。
  
  近年来,我们和所属社团围绕“一路一带”战略构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改革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学会特点、学科特点,创新活动载体,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理论研讨活动200余场;组织举办“大关中发展论坛”、“大秦岭发展论坛”、“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等高层论坛累计40余场。去年,我们创新学术年汇召开形式,以理论征文、学术分场、专场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前置分场、专场活动,切实把学术年汇确定的主题贯穿于全年的学术活动之中。
  
  我们改进和创新社科普及工作,按照层级分明、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社会科学普及体系建设目标,创建了35个陕西省社科普及基地,并加强跟踪管理,做到有阵地、有载体、有活动。积极实施“社科普及365”行动计划,每年开展3场大型广场宣讲活动;组织6支专家小分队近千人的宣讲社科知识基层行活动;组织100名社科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开展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的5进宣讲活动。“长安讲坛”按照“一体多翼”的讲坛格局,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服务方向,去年举办高端讲座4场,精品讲座40场,专题讲座56场。邀请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和大学知名教授为省直机关党政干部举办“高端讲座”;深入基层,举办精品讲座,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今年,我们以“三改三定三跟”为重点,对“长安讲坛”进行了创新。“三改”是指改原来的“以点定讲”为“以人定讲”,改原来的“讲后报送”为“讲前审稿”,改原来的“讲完就完”为“讲后结集”,使讲座真正抓在自己手上、夯实基础没有水分。“三定”指的是定主办、承办单位,定日期、讲题,定标准、听众人数,进一步提升长安讲坛品牌形象。“三跟”是指紧跟形势安排选题,跟进主题选定内容,跟踪讲座评估效果,使40场精品讲座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我们完成了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这两次评奖,首次按照自下而上、组织推荐的程序建立了“评审专家库”,首次实行匿名评审制度,首次对终评主持与终评评委作了职能区分,首次实行完全回避制度,并引入监督公证环节,采取两级评审、加权计算的方式确定候选成果次序,整个评奖工作程序规范,措施得力,过程透明。
  
  三是紧扣自身建设这个基础,着力加强规范管理。依法按章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是社科联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团管理工作的意见》、《陕西省社科类社团信息工作管理办法》、《陕西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学术活动管理办法(暂行)》、《陕西省社科类社会组织主办出版物管理办法(暂行)》、《陕西省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办法(暂行)》等一批制度,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使社团步入按章办事、依法办会、自我约束、主动作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性轨道;及时妥善处理了个别社团违规的苗头,对法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约谈,促其限期整改。省委书记赵正永来社科联专项调研后,我们立即分类分别召开四次社团负责人会议,学习贯彻赵书记讲话精神,要求学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贯彻两条线:一条是思想红线,即在日常工作、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条是行为界线,即在日常工作、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和社团章程,依法按章办事。对年检不合格的个别社团进行了注销。
  
  我们着力加强社团能力建设,每年制定不同主题,对社团秘书长进行培训。2013年培训,突出“意识形态”主题,提高社团把握正确导向的能力、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2014年培训,突出“提高社会组织制度化管理水平”主题,进一步加强社团财务管理;2015年培训,突出“法治”主题,要求社团树立法治思维,严格依法按章办事。以合法性原则建组织,以正确方向为灵魂,以服务专家学者搭桥梁,以权利义务原则强约束,以理论创新和思想引领定使命,以按章依规管理搞活动。通过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建设,社团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论道湖南: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方面,您根据工作实际,带领省社科联在发挥智库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李炜:2015年1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我省的智库建设主要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由省社科院、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和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等研究机构和部门承担。但省社科联是联系广大社科类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的群团组织,有着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特有的优势,因此,我们也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是以社科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团结和凝聚智库建设的力量。陕西是科教大省,有高等院校96所,有各类社会组织140余家、社科从业人员13.8万人,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近万人,有“陕西省社科名家”13人,中宣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人。为了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我们建立了一支40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团队;一支由70多人组成的退休社科专家库;一支由120多位40岁以下青年专家组成的青年专家人才库和一支具600余人的有正高职称专家库。近年来,我们陆续推荐了10位“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候选人、10位“四个一批人才”候选人、1位“享受三秦人才津贴”候选人、1位“青年人才扶持计划学者”候选人和5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候选人,有力的推动了我省的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
  
  二是以重大课题研究项目为抓手,开展理论研究、服务经济发展。组织专家围绕“三个陕西”建设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是我们目前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2012年,我们按照省委宣传部关于在省直宣传文化单位开展“开放与跨越:面向全国建设文化强省”调研安排,结合我省社科界实际,组织力量开展了“整合社科力量,破解发展难题,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调研,形成了2万多字的《我省社科事业发展现状及社科联工作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搞好社科联工作打下了基础。2013年,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我们组织社科界专家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调研,形成3万多字调研报告,省委宣传部以《调研专报》上报中宣部,送省委常委参阅。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在《调研专报》上作了重要批示,并召开了省直宣传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对调研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座谈研讨。去年,为了准确掌握、科学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为加强和改进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我们又以“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为题,以“社会思潮”、“宗教问题”、“网络与新媒体”和“八项规定”四个方面为重点,组织专家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送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审阅,省委副书记胡和平到社科联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还积极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的优秀调研成果。《特色资源产业集群与陕西资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报告》、《陕西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及对策》、《陕西“人才强省”战略研究》等,敏锐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一些建议被党委和政府决策时采纳。
  
  三是以多方协同创新为重点,多方共建、共同发展。多方协同创新,需要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广泛整合资源、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探索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途径。近期,我们正在与西安交通大学、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社科院等单位协调成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旨在探索新型智库机制体制创新,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集中各方优势力量,通过功能分设、优势互补,打破单位之间、高校之间的壁垒,实现问题与需求的对接,学术与实践的对接,学界与部门的对接,中央部署院校和省属院校的对接,省内资源与省外资源的对接,国内智库与国际智库的对接,共同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李炜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0/28/38248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