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亚政:社科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新型智库

来源:红网 作者:刘亚政 编辑:程赛 2015-10-12 14:22:1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9月25日,2015年全国社科联联席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新型智库,服务科学发展”。借此机会,“智库在行动”独家专访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刘亚政教授,他根据吉林省社科联现状,结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实际,就打造“吉林省智库联盟”来开展对话。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刘亚政)


  论道湖南:请您为我们简要分析下现代智库联盟的特质。
  
  刘亚政:现代智库组织作为率先提出思想观点和价值目标的“水源地”,承担着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咨询的重任,其已成为社会科学发展与回馈社会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力量。我国现存的智库从管理属性大体上可分为政府和民间两大类。而民间(民办)智库类的初始平台一般是某类民办的社会组织。从研究区域及影响效应来看,智库有国家级智库和地方性智库之分。地方性智库必然成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不可或缺的咨询机构。而同属性、同领域的地方智库群体的有机集合则构成了地方智库联盟。作为地方智库联盟,其既肩负着纵向与国家智库的贯通,又承担地方各智库个体之间的彼此协作,建设地方智库联盟其实就是打造一个有机的智库结合体。如何科学规划与实施,首先要解析现代地方智库联盟自身定位及必备要素:
  
  其一,从定位分析。地方的新型智库体系应是某个(某类)有机联盟,是与国家“五大发展”相对应,与党委政府决策和民众需求相适应并为其提供决策服务的思想系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不同智库主体、工作平台和科研要素构成的科学集合,其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地方智库联盟在现代科研理念下追求信息共享和协同协作。对地方新型智库联盟的界定应是:突破区域、部门、学科、身份限制,实现智库内人才、经费、课题、成果优化配置,促成个体的合纵连横、平台的联动互通、要素的优化重组和机制的组织创新。其定位明晰、特征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是为社科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的有机整体。
  
  其二,从导向分析。根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论述,地方新型智库联盟的特征应是:联盟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导向,突出改革取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当下,引领智库工作的政治导向主要是围绕“四个全面”精神,并结合区域自身的经济社会实际开展活动。
  
  其三,从结构分析。智库联盟应有别于智库群体。建立智库联盟,不仅仅是机构和人员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各类智库个体功能的重新定位和要素优化组合,实现传统智库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升级与蜕变。
  
  其四,从规模分析。其总体上要发展适度。各个体间需破除本位意识,建立个体间的横向协作体系。还需强调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培育一批高端和专业智库,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现有操作层面管理者比较难以协调的环节。
  
  其五,从战略分析。整体规划上需统筹推进。建设智库联盟,应重点解决目前各类个体同质、重复问题,需在战略上统筹推进智库个体的均衡发展。需做好协调,实现科学整合,效益最大化。这是当下操作层面的难点。
  
  最后,从组织协调角度分析。对其管理模式要改革创新。新型智库联盟应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和价值实现,以决策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智库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环境和更加便捷的成果转化渠道。
  
  论道湖南:现代地方智库联盟功能实现有哪些保障机制?
  
  刘亚政:现代智库联盟功能的实现是由其内部组织框架的完善、机制体制的创新、平台辐射的加强,外部评价体系的科学及领导者目标管理的细化为前提综合促进而实现的。
  
  构建地方智库联盟,首先要在功能上科学界定,在职责上合理分工,在横向上相互贯通。地方新型智库联盟从结构分析,其大体涵盖智库主体、智库平台、智库外延三大要素。
  
  首先从智库联盟内部分析,功能的强化需对各要素重新梳理。针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常态及“四个全面”发展要求,联盟必须加强宏观规划,对各智库个体功能进行科学调整和重新定位,组织者要加大对智库个体政策投入,推动个体间横向联合与协作,推动协调发展,实现决策咨询功能效用最优化。新型智库联盟的建立,关键是将不同系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智库要素聚合,实现跨界合作、协同创新。这些要素包括智库的科研人才、研究经费、规划课题、项目成果等。特别是对于专门人才和研究经费使用,要破除本位,根据研究方向和需求配置资源,大幅提升智库职业化、专业化运作水平。智库平台方面要大力发展信息共享平台、课题研究平台(含:咨询研究基地、基金项目、横向课题等)、成果转化交流平台,还要加强平台之间互动,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各平台间的相互协作。
  
  其次是需要外部环境机制创新的保障。建设地方新型智库联盟,要加强顶层的政策设计,推进新型智库联盟管理机制创新。推进社科研究转型,完善智库研究问题的导向机制。新常态下,亟需社科界强化科研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做好理论与实践对接,研发具有可操作性对策成果。从智库的管理角度分析,具体需加强与完善“六个推进”。
  
  其一是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完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这是其他工作基础。其二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参与机制。其三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政府购买智库服务机制。其四是推进思想市场建设,完善民间社会组织智库培育机制。社会组织类智库是地方新型智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理论创新载体不可或缺重点元素。其五是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决策咨询成果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加强智库管理,设立必要的准入门槛,对智库、专家进行资质认证;建立完善的决策咨询成果评价体系,实行“末位淘汰”。最后是大力推进外界激励,加大社会各界的多元投入力度,完善智库发展保障机制的支撑作用。
  
  论道湖南:在构建吉林省社科界智库联盟方面,吉林省社科联有何设想?
  
  刘亚政:未来的吉林智库联盟应以省社科联牵头组织(这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等地已有的成功经验),协调包括吉林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省属重点高校、省级相关优质学会及市州(县)社科联(社科院)等单位共同发起,形成广泛参与的专门智库联合体。联盟旨在共建有关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成果,联合调研、协同创新,研究吉林“五大发展”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同时也能为企业、行业提供实际有效的咨询服务。
  
  联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智库建设的指示,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吉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全省文化软实力,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科学探索,鼓励协同创新;遵循规范有序的发展原则,实施智库建设工程,推进社科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工作大局。
  
  联盟将依托高校、科研单位及社团的现有专业优势,囊括文、史、哲、经、管、政、法等学科门类。平台专家可由省政府参事、高校、科研单位学者和特聘专家构成,且要形成一定规模。专家源自智库各单位学科带头人;特聘专家由熟悉政府工作、经济工作或公共管理的学者型地方领导、企业家及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在省社科联的协调下,各智库个体结合年度工作,详细规划年度智库工程实施方案,承担智库联盟活动的调研课题搜集、调研活动组织、调研报告撰写、调研成果上报、调研成果效益总结及调研数据库建立等具体任务。
  
  联盟需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媒体推介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并实施需求导向选题机制、信息沟通交流机制、联合调查合作机制、协同创新研究机制、成果共享转化机制,在平台建设、数据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成果应用和咨询服务等领域开展实质合作,实现咨询与决策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
  
  联盟组织者对各个智库,可通过注册、管理、激励、考核等方式完成对联盟个体的目标管理,并对各研究基地采取“滚动式”管理模式、对各课题组启动协同合作、对优秀智库个体采取导向式激励、对不达标准者采用淘汰式约束机制来逐步实现对智库群的常态管理。
  
  论道湖南:吉林省智库联盟建设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刘亚政:联盟的总体目标是以我省全面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导向,服务决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聚焦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决策,整合社科资源,拓宽研究视野,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对策与建议。
  
  吉林省社科联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已积累不菲经验,创立诸多优秀品牌。将其现有活动梳理后,大部分可直接纳入未来的智库活动业务范畴。其涵盖内容如下:
  
  其一是实施全省社科界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库建设,将学科专家、重点学科与专业、精品科研成果、科研信息与文献资料有序整理、归档,实现管理工作数字化。同时,通过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及《吉林绿皮书》等常态活动来激励、引领及梳理我省社科工作发展状况,发挥其对全省社科界队伍及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等建设引航的风向标作用;其二是改版升级吉林社科联网站。通过网站的信息效应使社科联的业务工作快速迈入信息化,使社科界同仁在社科联获得社科工作者之家的切身感受;其三是进一步开拓、优化精品成果上报通道。通过《社科理论动态》、《吉林社科界》等媒介向全社会及党委、政府领导宣介优秀成果;其四是继续做大做强吉林省社科学术年会。通过这一优质品牌来聚焦热点、建言献策、产生思想、推出精品、服务吉林;其五是以课题研发为媒介,以重点学科及热点问题研究基地为龙头,在全省设立若干重点研究基地作为工作平台,通过基地组建课题组来攻坚热点、重点、难点的学术问题;其六是发挥全省社科联的网络效应。激发市、州、县级社科联的全面覆盖及辐射作用。通过网络组织将全省社科工作者协调、组织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周围。最后是积极开展社科类公共文化事业宣传、普及工作,通过科普宣传活动来普及社科文化,提升我省全体公民的人文、社科素质。以上工作,为实施吉林智库联盟建设已奠定坚实基础。
  
  在已有的基础上,省社科联要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开展工作。社科联自身虽然不是智库,但是它具有“联”的功能与优势,它是政治与学术间互通的有机桥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新型智库。其与高校、科研单位、决策研究机构等传统智库相较,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各方综合优势集于一身并提供学术创新平台。依据吉林省委宣传部2015年春下发的在全省开展智库建设的通知要求并参照其他省份做法,从规划角度定位,吉林省社科联应该成为吉林省智库联盟的主要策划、参与及实施者。社科联在智库联盟建设操作方面可依托自身功能优势,以便于以组织活动为宗旨,以纽带功能为先导、聚集智库建设中各类要素、搭建工作平台;以评价、激励、考核功能为手段,产出优秀对策成果集群;以桥梁功能为通道,建立成果绿色快速产出通道。具体实施路径应包括以下四方面:
  
  其一,联盟要积极承担吉林省委、省政府及实际工作部门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应用决策研究的能力和社会影响。省社科联要适时关注、紧密结合省情,组织专家学者完成省里交办相关应用课题、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在夯实理论研究同时,花大力气拓展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调研类课题研究,始终把我省全面发展中重大理论和亟需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其二,联盟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做强、做大现有品牌,如东北亚国家博览会的智库论坛、省社科学术年会、系列“皮书”新闻发布会等。
  
  其三,联盟需着力培养现代智库型专才,在建设社科人才集聚基地和培养社科人才成长方面,不断积淀专门人才。通过承担各类规划课题的导向作用及组织各种学术交流,促进吉林社科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推进社科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和学术、学科创新,加速东北专门史、老工业基地专题问题研究、东北地域文化等领域专门人才快速成长。
  
  其四,联盟要鼎力发挥自身特色,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平台建设,将社科联打造成区域新型智库联盟母体。省社科联要推进自身工作转型和机制创新。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部门及部分优秀社会组织内加快尝试建立社科研究基地,整合全省社科界学术资源,并搭建主题研究平台,围绕中心需求开展专项研究工作。平台的工作机制可以通过注册制度的科学评审方式完成,基地中标后,组织者委托其开展专项对策研究,基地内部需建立完善的精益管理流程与目标,设立完备可行的、内外结合的激励导向机制,省社科联还需制定规划,对其实施阶段性的科学量化考核,并考虑借鉴国际通行惯例,对平台基地引入末位淘汰制。省里也要给予相应稳定的政策及其他保障措施来扶持其健康发展。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刘亚政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0/12/38116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