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谭跃湘:制订湖南“十三五”规划该考虑些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谭跃湘 编辑:程赛 2015-06-04 14:53:41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两个五年规划即将交替之际,科学谋划湖南“十三五”规划,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论述为引领,设计能指导湖南未来五年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奋斗目标的多重考量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科学谋划湖南“十三五”规划,首先应设计体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奋斗目标。
  
  遵循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1978-2013年,湖南GDP年均增长10%。但“十三五”时期很难再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速。一般来说,增长基数小,增长率提高的难度小;相反,增长的基数大,增长率提高的难度大。现在湖南的增长基数已达2.7万亿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当属情理之中。经济潜在增长率是由经济资源和自然环境共同决定的,不顾客观条件片面追求高速度,实现的也是有水分的GDP。现在中高速增长取代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发展新常态,湖南“十二五”时期的2011年至2014年增速分别为12.8%、11.3%、10.1%、9.5%,不仅年均增速已低于“十一五”,且呈逐年下降态势。把增速调整到合适“挡位”,更有利经济行稳致远。当然,湖南还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保持较快增速,才能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才能抢抓机遇、后发赶超。但是“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按照这个要求,湖南“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可以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为9%为预期目标。以9%为预期目标,允许实际增长高于或低于9%,但合理区间当在8%~10%之内。确定这样一个目标,符合经济增速换挡的现实趋势和湖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有利于鼓足干劲奋发作为,也能保持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同步联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省人民。
  
  体现湖南特色。“十二五”时期湖南实现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也形成了实现“三量齐升”、推进“四化两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将这些具有鲜明湖南特色的新思路融入“十三五”奋斗目标之中,可以反映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也与习近平总书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相契合。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以追赶型驶入快车道,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10位。但与全国相比,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人均均量都没有优势。要在发展新常态下打造经济升级版,必须实现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三量齐升”。湖南加快推进工业化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保护环境的任务相当繁重,充分发挥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势,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才能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辉映,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社会富裕和人民幸福相统一。“十三五”时期正值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全省人民凝心聚力着力实现2017年部分地区率先建成小康和2020年全省全面小康,全省人民就会有更多获得感。“十三五”奋斗目标要体现实现“三量齐升”、推进“四化两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除了经济总量、经济增量目标外,要更多突出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
  
  突出幸福湖南。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需要破解当前湖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等突出问题和矛盾。为此,应当将追求GDP和追求幸福结合起来,实现更加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文关怀和幸福追求的增长,实现能让每一个人活得更有滋味、更有价值、更有尊严的增长。湖南“十三五”奋斗目标体现幸福追求,要形成以富强为基、两型为体、民生为本、幸福为归的目标体系,将“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建设进一步提升至幸福湖南建设的新高度,用“幸福湖南”建设统领“四个湖南”建设,着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幸福之基;实现两同步两提高,化解幸福之忧;实施“民生工程”,落实幸福之重;实现三个“全覆盖”,编织幸福之网。
  
  战略格局的多点支撑
  
  奋斗目标靠战略格局支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关于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确立湖南“十三五”战略重点,要突出形成以增长极为牵引、增长点为支撑、增长带为联结的发展新格局。
  
  突出打造新的增长极。增长极能通过创新要素集聚产生聚变效应、裂变效应、乘数效应,支配、牵引和带动其他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其形成取决于这个地方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底视察湖南时,要求湖南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从这个战略定位谋划湖南发展格局,要在加快推进长株潭地区转型升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大湘西扶贫攻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谋划和积极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联动三角、辐射周边、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释放“一带一部”开放优势新的增长极,实现“四大板块”综合联动和整体跃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可以长株潭三市为腹地、岳阳为前沿,整合扩容提升打造“长株潭岳”新的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核心地区,也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年三市以全省13.3%的土地面积和19.6%的人口生产了全省42.7%的经济总量,是湖南当之无愧的经济增长极。如果再与相距不远的岳阳进一步整合联动,积极效应会更加明显。
  
  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并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出发,作出了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为湖南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湖南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升级要求十分迫切。一方面,湖南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对第二产业依赖程度过高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三次产业内部也存在第一产业中高科技农业占比、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都偏低的问题。加上前期刺激政策正处在消化期,经济这驾马车还是投资主导,亟待转向主要依靠高新技术、高素质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驱动的轨道。“十三五”时期,湖南着力培育在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具有较强回顾效应、前瞻效应、旁侧效应和较大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要从湖南实际出发,既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传统工业,又要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真正成为湖南经济发展主要支撑力量。进一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尤其要注重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有发展潜质、市场前景、竞争优势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
  
  积极构建新的增长带。经济带是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形成的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和生产、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走廊。如果说增长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增长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增长带则是使增长点连成线、形成片,使增长极功能辐射、放大的纽带。截至2014年12月31日,湖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达5493公里,全省市州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的4小时高速公路圈;高铁通车里程已达1296公里,与“北上深广”形成了5、4、3、2小时工作圈、生活圈。抓住“两高时代”新机遇,不断完善提升“两高”沿线城镇、区域的发展定位、战略思路和产业布局,将“两高”沿线地区打造成湖南经济新的增长带,可以打通湖南发展的脉络、强健湖南发展的筋骨、丰满湖南发展的羽翼。
  
  实现路径的多元选择
  
  路径对头事半功倍。确保实现湖南“十三五”发展目标,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支撑作用的重要论述,选择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实现路径。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途径提升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经济发展成效。实现湖南“十三五”规划的奋斗目标,要形成有利于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新的发展方式,着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投资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由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重点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度,为土地使用、资源开发、污染物排放设置“红线”、高压线,并变软约束为硬约束;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资源环境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更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价格在调节资源环境供给和需求中的积极作用,更多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国土环保、投资物价等政策体系和手段,更好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的约束激励作用。
  
  以深化结构调整为关键优化发展。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湖南经济结构从供给结构看,还是以“二、三、一”为特征,2014年湖南三次产业比为11.6∶46.2∶42.2,第三产业比重虽然提高了1.4个百分点,但仍居老二,第一产业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从需求结构看,近年来湖南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幅度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幅度,但投资需求一马当先的状态并没有改变;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的状况虽然在“十二五”时期有所改变,但城乡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仍然不大。“十三五”时期,湖南要下大力气实现供给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需求结构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收入结构由政府财政和企业利润的超常增长向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均衡增长转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牢坚实基础。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激活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以绝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紧迫感积极谋划和加快推进湖南全面深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有序推进,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教育、医疗卫生等改革积极推进,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主动积极,综合保税区、口岸等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时期,将《湖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细化、硬化和具体化,关键是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降低私营经济准入门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重点,激发湖南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活力;以完善和明确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收支清单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湖南经济发展环境;以深化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国土物价等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湖南要素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和投融资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支撑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的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湖南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四个湖南”,全省科技创新呈现蓬勃发展势头,2012年湖南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52.1%,全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1年的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2014年湖南高技术产业增长27.8%,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成为湖南经济稳中求进的关键支撑。“十三五”时期,湖南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紧紧围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扶持创新产业,努力改造传统产业三个重点,加大投入、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充分释放市场、社会、企业三个创新活力,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成长型企业、高新产业园区、优势产业集聚,积极推进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湖南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实质性转变,以创新驱动支撑湖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副主任、教授,系省重大决策理论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湖南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新湘评论》2015年第11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谭跃湘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6/04/36994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