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泰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四个不等式

来源:红网 作者:杨泰波 编辑:程赛 2015-05-27 00:12:07
时刻新闻
—分享—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并要求各级干部正确认识、努力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这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指导我国未来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面对新常态,首要的是必须切实更新发展观念,转换发展思路,坚决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的束缚,坚持用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新理念来谋划、指导经济工作。这无疑是主要的着力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与此同时,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本来应当坚持的也不坚持了,应当作为的也不作为了。这里的关键是对新常态的理解和把握必须准确、全面、透彻,切忌表面化、简单化、片面性。根据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情况,我感到至关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新常态下的四个不等式。
  
  第一,新常态下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等于不要增长。有人把新常态绝对化,把它简单地解读为经济放缓,认为今后经济增长不是个问题了,任它搞得什么样就算什么样,甚至把新常态当作一个筐,对没能做到或做好的事及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都往里面装。这种态度是非常错误、对实际工作十分有害的。毋庸讳言,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一味追求GDP增速的思维定势,摆脱单纯求规模、重速度、拼资源的路径依赖。但决不能把新常态仅仅看作速度状态,简单地理解为经济下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经济发展新常态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简单重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新常态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结构等在内的深刻转变,其目标是要使经济既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整个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湖南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这些年来虽然进步很大,但发展不足、不优、不可持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的排位都比较靠后。如果不发展,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民生如何改善?每年新增的七八十万城镇劳动力就业问题如何解决?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如何脱贫?全面小康目标如何实现?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哪有基础和支撑?同时,湖南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还有很大潜力,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大量存在,这些增长点就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之中。具体来说,不仅互联网经济、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环保、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大有可为,而且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环境生态修复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的空间十分广阔。此外,全省城镇化率已由改革开放前的刚过10%提升到近50%,其对应的消费人口规模为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性增长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切入点;经过30多年的开放和发展,已累积和拥有了一定的资本资源优势。可以肯定,湖南经济还处于青春期。我们的发展固然不能超出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但也不能不去挖掘确实存在的增长潜力,而且还要使这种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不再一味追求GDP高增长,但不等于不要合理的增长,而是要有质量的增长;摆脱速度情结,强化质量关切,也不是要削弱GDP,更不能丢掉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任由经济“自由落体”。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努力保持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的平衡,在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力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切实防止增长速度跌出合理区间。
  
  第二,新常态下强调动力转换,不等于投资不再重要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过去的投资、出口为主,转向更多地依靠扩大消费和创新驱动。一些人便以为今后投资不再重要了。这是一种误解。必须明确,投资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仍然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特别是湖南,特殊的省情决定了对投资更不可忽视和放松。大家知道,湖南由于地处内陆,外向型经济的发育成长远不如沿海省份,进出口总量不大,全国经济外向度已达60%以上,湖南还不到10%。由于经济不够发达,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不强,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还有一个过程。由于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加上历史上错过一些机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这些年来,虽然通过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在城乡建设特别是公路、铁路、机场等项目建设上取得较大突破,但基础设施总体上依然薄弱,仍是一个突出的短板。比如,一些大中城市看起来漂漂亮亮、风风光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市场、宽马路气势恢宏,但基础设施大都老旧且十分落后,地下管网严重不足;大部分城镇和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相当匮乏;城乡基础设施在配套完善、互联互通方面欠账很多。我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打基础,需要补课。如果放松投资,整个经济就会失去支撑,合理的增长速度就难以保证,发展环境就难以有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就难以得到提升。同时,扩大消费、创新创业也离不开投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人才的培养都需要投入,而且很多需要高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创新创业何来物质保障?新的经济增长点怎么成长壮大?所以,新常态下,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消费的扩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逐步让扩大消费和创新驱动成为拉动增长主动力。同时,要继续把稳投资、扩投资作为发展的重要举措,理直气壮、毫不放松地抓。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老百姓急需、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项目,就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行投入。当然,一定要按照适应新常态的要求,着力改善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主体、改进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益。
  
  第三,新常态下面对的难题和挑战空前多,不等于缺少机遇。进入新常态,我们将面对大量过去不曾遇到过的难题和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对此,务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必须同时看到,新常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通过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企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方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趋势性变化的深刻分析,对新常态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每个方面都既是问题挑战,又充满机遇。一段时间以来,中央针对新常态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些都蕴含着大量的发展机遇,其中有些机遇对于我们湖南尤为宝贵。比如,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湖南既驻有我国军事科技的最高学府,又有一大批基础良好的军工企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可谓得天独厚,将他们研发的许多产品尤其是一些高端、尖端产品拿过来消化、吸收、转化、生产,对于壮大湖南经济实力、提高经济素质,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又比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区域政策方面,国家统筹实施的“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战略组合,将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建设,加强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建设,还将启动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重点也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产业政策方面,明确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支持农产品加工特别是主产区粮食就地转化,并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服务业。这些政策措施,对湖南无疑是重大利好。还有,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我们发挥产业基础和优势、做大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富有智慧、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不仅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而且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因此,我们面对新常态,一定要有辩证的思维和全面的认识,既看到挑战,克服盲目性,增强忧患意识,又看到机遇,克服悲观情绪,坚定胜利信心,在积极应对挑战、赢得挑战的同时,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机遇,主动地把握和用好机遇,在抢抓机遇中把我们的各项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千万不可坐失良机,输在新的起跑线上。
  
  第四,新常态下不再以GDP论英雄了,不等于干部肩上的担子轻了。李克强总理指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这是极有现实针对性的。目前,在一些干部的潜意识中,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新常态下,主动调减经济发展速度,不再以GDP论英雄了,抓经济工作的压力小了,可以不再那么拼了,少数干部抓经济出现了松气的苗头。这反映了一些同志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出了偏差,在精神状态上也出了问题。须知,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做经济工作的难度比过去不是小了,而是大得多了,各级干部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得多了。这是因为,新常态是整个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不但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更是要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这是经济领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是一个剧烈阵痛的过程、一个艰难爬坡过坎的过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达到目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的任务。湖南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一调整两提高”(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路。这些年来,这方面并没有少出台措施、少付出努力。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取得的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实践告诉我们:稳定经济增长,长时期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速,很难;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更难;两者同时兼顾,齐头并进,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重目标和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的良性循环,收“鱼和熊掌兼得”之效,而且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情况下,要达此目的,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必须义无反顾,背水一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概,攻克这一难题,闯过这一难关。这就特别需要各级干部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一些干部却出现了与这一要求极不相称的消极情绪,突出表现为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这是绝对不能容允的。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全社会造成“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强大舆论氛围,让“为官不为”者没有市场。必须树立正确的激励导向,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舞台、创造条件,让在其位不尽其责,得过且过尸位素餐的人靠边站。必须加大问责力度,对不负责任,失职渎职,“法定职责”也不为,对事业造成损失的人坚决查处。唯其如此,才能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新湘评论》2015年第10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杨泰波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5/27/36892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