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湘智:加速转“智”成“治”的智慧流通

来源:红网 作者:周湘智 编辑:程赛 2015-04-07 10:00:28
时刻新闻
—分享—

  【作者简介】周湘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全省宣传系统“四创四争”先进个人,省社科院“青年科研标兵”,省委宣传部年度宣传品牌——《热点话题谈心录》主力策划人、撰稿人、统稿人,《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湖南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特约作者,10项智库成果13次获省委书记、省长及省委常委批示。
  
  论道湖南:当前智库发展存在最大的问题在哪?该怎么解决?
  
  周湘智:我国号称智库的机构很多,从事智库研究的人员也很可观,但高端成果不多,智库能力还不强,智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偏”:
  
  一是考核评价机制偏向。目前,主导智库类机构研究人员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纵向课题、权威转载这几项,而对策研究报告获领导批示、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应用型课题、参加决策咨询活动等所占的权重不大,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把应用对策研究当“副业”对待,缺乏应用对策研究的动力与激情。
  
  二是专业智库人才偏少。目前智库还缺乏以下八个方面的人才:(1)捕捉变化,揭示趋势的预见型人才;(2)洞察时势,设计顶层的战略型人才;(3)知识多元,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人才;(4)深入调研,能接地气的田野型人才;(5)思维新锐,方法上乘的工具型人才;(6)国际视野,跨国交往的外向型人才;(7)媒体关注,善于表达的传播型人才;(8)精于管理,引领发展的掌舵型人才。
  
  三是科研经费管理偏紧。现有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未对研究人员个人应获得的智力报偿做出合理安排,经费报销手续繁琐、耗时耗力、成本高企。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智库,其研究人员甚至不具备承接横向应用课题经费的合法性,只能从事纯公益性研究,严重制约了开展应用研究的活力。
  
  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三化”措施:
  
  1.优化科研考核评价。在待遇、职称、选拔任用中把智库研究人才与理论研究人才同等对待,大力增加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在职称评审、提拔使用、荣誉授予等条件标准中的权重,加大对策建议获领导批示、进入决策的奖励力度,以强有力的评价考核杠杆撬动科研人员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积极性。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支持智库适当打破学历门槛和专业限制,自主招聘急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鼓励智库以专题聘任等方式吸收部分离职官员、企业高管等参与智库研究项目。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树立“应用对策研究人才是重要社科人才”的思想观念,将智库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专项培养计划,通过支持挂职锻炼、项目带培、国内外研修交流、跨学科调训以及文本写作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能力培养,打造一批决策咨询大家、政策宣讲名家、智库管理专家。
  
  3.深化报偿机制改革。从法律制度上明确研究人员在科研经费中智力报偿的比例,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在规范支出的同时,简化报销的审批程序,取消僵化刻板、不合理规定,努力形成人才涌现、活力涌动、智慧涌流的生动局面。
  
  论道湖南:传统智库机构如何与媒体平台合作互补?国外又有哪些好的经验?
  
  周湘智:智库与媒体是天然的伙伴。一方面,智库要履行好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与公共外交五大使命,就必须注重和依仗媒体平台的独特作用,通过纸媒、电媒、网媒及新媒体来更好地传播智库主张、发挥智库功能、扩大智库影响。另一方面,媒体平台要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公信力、服务力与发展力,也必须注重和依仗智库,通过提供和援引智库专家的专业观点来发挥媒体在传播知识、解读政策、解疑释惑、教化公众等方面的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媒体平台比较注重智库作用,但相对而言,智库的媒体意识和营销意识则较为滞后,往往是记者主动找专家的多,而专家主动联系媒体的少,这与发达国家智库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存在鲜明对比。
  
  高度重视媒体关系,尽力保持媒体曝光率已成为发达国家智库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常规行动。他们普遍都设立了专门的公共关系部门,负责加强与媒体的常态化联系与整体联动合作,定期举办媒体联谊会,积极鼓励研究人员接受媒体采访,邀请记者参加智库成果发布会。智库机构与媒体平台的合作互补很好地实现了共生共赢。
  
  论道湖南:对于媒体型智库服务平台,如红网《论道湖南》,应当从哪些方面努力?或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周湘智:网络媒体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流媒体,红网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媒体,红网《论道湖南》的问世顺应了智库与媒体互联互通的趋势,顺应了公众以浅阅读、可移动的轻松方式进行深阅读的需求,必将大有可观、大有可为。
  
  红网《论道湖南》要打造成为优秀的媒体型智库服务平台,可考虑做好三件事:
  
  第一,建立强大的专家库。不仅要加强与省内外大专家的密切联系,也要拓宽视野,注重发挥那些学有所成的少壮派青年学者的生力军作用。
  
  第二,举办应时的讨论会。要针对湖南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邀请相关专家以研讨会、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等形式进行对口会商,力献真知灼见,为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设置一定的激励项。鉴于网络首发的成果在专家绩效考核认定中存在的制度障碍,以及专家本身繁忙的工作现实,应考虑为参与话题讨论的专家设置一定的激励,如及时搜罗专家的相关成果、主动为专家进行宣传推介等,以此激发专家的参与积极性,避免前热后冷,流于应付。
  
  论道湖南:智库成果转化或形成影响力过程中,媒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或如何认识智库成果间接转化与直接转化的相互关系,两者又各有哪些作用?
  
  周湘智:智库成果转化或形成影响力过程中,媒体主要发挥着三大功能:
  
  其一,智库成果的呈现功能。媒体通过刊载、扩散、阐释、讨论等形式,能有效展示智库专家的研究成果,宣传智库专家的对策建议,塑造智库专家的权威形象,更好地引起决策者、社会公众的关注,使智库成果更顺利地进入决策、进入实践。
  
  其二,认知障碍的拆除功能。媒体通过传播智库专家先进、科学的社会观念和核心价值观,能有力推动社会观念转型,促进社会进步。同时,媒体通过邀请智库专家,就党委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国际国内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背景阐释、内容解读、根源分析,能起到廓清思想迷雾,砥砺前行意志,促进政策实施的重要作用。
  
  其三,公益呼吁的参与功能。媒体通过与智库专家合作,能促成关涉百姓民生的环境、交通、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问题成为公共议题,并以此向党委政府传达民意信息和对策建议,务实推动问题解决。
  
  (本期访谈执行:王小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周湘智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4/07/36442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